
“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一大批青年作家、文学爱好者、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涌现了一批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讴歌新时代、赞美志愿者的好作品,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风景。
前不久,第六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启事发布,征稿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28日。近期,我们将陆续编发往届获奖作品,供大家学习交流。

朗读者:索昊榕(中国海洋大学)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作者:周茹,本文节选自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中短篇小说类优秀奖作品《一片祥云》(“奋进的西部计划”专题),节选时有删改。孟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她离开纳吉小学那天的天空。湛蓝的穹顶飘着成群的云,在那不起眼儿的边角有一片七彩的祥云,在日光的照射下发出炫目的光,那被金丝边勾勒的云彩呈微微的红色,像记忆中藏族孩子土黑色的脸上泛起的红晕,温暖而美好。
那年夏天,孟云从师范大学毕业,放逐的小鹿本该卸下风尘回归本塬,可孟云这只小鹿心中却有着漫无边际的原野。在西南一隅找一个公立中学当老师,安稳平静地过完这后半生,这是孟爸爸想看到的。天下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他们那个年代白手起家,吃过千千万万的苦,在泥河里摸爬滚打,总算能为儿女的出生成长创造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看着女儿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一个阶段都有条不紊地按自己的预期完成。这或许是做父母共同的愿望:“我的儿子女儿可以没有很大的出息,但他一定要健康平安。”但这次,孟云却不要做乖乖女了。
“云云,你就听爸爸的话,打消去藏区做志愿者的念头吧。你一个女孩子,从小身子又弱,那里气候恶劣,基础设施不健全……你会吃不消的!”孟爸爸双眉之间形成了一座小山丘,担忧与顾虑淹没在眼里的柔波中。孟云俯身接完开水,一抬眼看到爸爸两鬓的白头发似乎又多了,为了这个家他真的是太累了。
喝了一小口水,顿了顿,孟云紧闭的牙关开了锁:“爸,我知道您担心我不能适应,不想我受苦。您放宽心吧,我们同行的都是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她们都能适应,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我还年轻,吃点苦是应该的。我一个人忍受恶劣生活条件的考验,或许能让无数个藏族孩子感受到求知的快乐吧。” 孟云双手轻轻拍在爸爸的肩上,眼里的光仿佛已经穿过纳木错湖抵达了藏区。即便有万千的不舍,百般的担忧,孟爸爸还是去火车站送孟云启程。隔着绿皮火车的窗口,爸爸紧紧攥住孟云的手。她忍住将要流下来的泪水,看到爸爸厚厚的镜片下布满血丝的眼睛湿了,印象中,这是爸爸第三次在自己面前哭。第一次是在妈妈的葬礼上,爸爸这个高大的男人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矮小,孟云从未见过一个男人可以哭成这样。第二次是自己发烧住院,医生诊断为肺炎,孟爸爸整夜没合眼,着急得流泪。这是孟云记得的,或许还有很多记不得、看不见的瞬间,爸爸也在为自己流着泪吧。火车缓缓地动起来,渐渐的,月台上爸爸的身影只剩下黑色的一点,一切都远去了。
学校坐落于当雄县的一个小镇,不远处就是纳木错湖。火车抵达藏区后,孟云跟随志愿服务队乘长途公车到达学校。这天,太阳高高地挂在穹顶,云很多,几乎堆着走,孟云注意到那不起眼儿的边角那朵泛着红晕的祥云。“真美!”孟云感叹道。下车没多久,孟云就感到一阵阵的心悸,随之而来的还有极度地头晕与缺氧。这里的海拔将近4800米,初入高原,难免会有极强的高原反应,同行的几个人都闹着胸闷气短,甚至还有一个晕厥了。原地休息了一会儿,志愿服务队在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并给孟云她们一行人分配了任务和宿舍。

学校在山边的一个平地上,大门的铁柱锈迹斑斑,顶上用红色油漆刷的“纳吉小学”字样已经褪得看不太清,唯一能辨别这是学校的大概只有院坝里沐浴着日光的五星红旗了吧。旗杆的后面就是教室,透过木窗,孟云看到一个个埋头看书写字的小脑袋,就像收获季节出土的小土豆,充满着生命的鲜活与生气。紧挨着教室的3间瓦房就是办公室和宿舍。孟云和两位女老师分在一个房间。屋里设施很简陋,除了3张床一个桌子就只剩下缺氧的空气了。因为天寒地冻,山路崎岖再加上资金匮乏,校区并没有通上电的条件,学校平日里用电主要依靠太阳能。一到晚上,孟云只能点上蜡烛或者煤油灯。如果要用水,也只能带着水壶步行一公里去学校东边的一口井里打,宿舍是没有水的。
“是啊,基本用电用水都保障不了,哪还有心情上课呢,真是。”孟云低头吃着糌粑,蘸着碗里仅有的一点酸奶渣。干巴巴的糌粑没有什么味道,嚼几下再混合着唾液,成块地粘在口腔上。不知道爸爸吃过晚饭没有?想到这里,孟云突然反应过来还没给爸爸报平安,掏出手机却看到信号柱那里一把叉,算了,明天早上再试试吧。孟云把手机放在一边,躺在床上,夜深了,四下里梦一般的寂静,同舍的另外两个女老师和缓的呼吸声都能听得很清晰。孟云还没有睡意,自己真的能忍受得了恶劣的气候和简陋的生活环境吗?是否当时就该听爸爸的话去市里参加工作呢?同行老师的话孟云听见了,即便不作声,但那些句句指向退缩逃避的话却像一颗颗石子在孟云的心里激起一圈圈的涟漪。可退缩的念头不过如流星,虽然停留的每一帧画面都那么清晰,但总归是稍纵即逝的。自己为什么来这里呢?孟云想起最初在学校公众号看到志愿服务活动推送时,顶头的海报图片震颤了自己的心。画中的小女孩不过五六岁,常年被风刮得干裂的小脸上映着甜甜的微笑,粗糙的手里抱着一本旧版的汉语字典。小女孩右上方的云朵型对话框里写着:“希望天堂的阿妈能看到我认识更多的汉字!”或许在天堂的妈妈也希望我让更多的藏族孩子认识更多的汉字吧!共鸣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感受,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不受文化、年龄等诸多的制约,让不同的灵魂感受相同磁场。想到妈妈,那就像是一种力量,给了孟云对抗一切困难的力量。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去。这样想着,孟云闭上了眼睛。


End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中短篇小说类优秀奖作品《一片祥云》(“奋进的西部计划”专题)、《中国青年作家报》2024年11月05日06版
编辑:李欣云(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海报:公艺云(郑州工商学院)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