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为什么他们都愿意让青春为“疆”奋斗?因为一个字:值!
最新动态
为什么他们都愿意让青春为“疆”奋斗?因为一个字:值!
2024-11-1513


编者按

9月27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马兴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们分享了他们来疆奉献、在疆成长、留疆发展的动人故事和青春风采。


西部计划在疆实施20多年来,超过7.9万名有志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新疆服务奉献。西部计划志愿者已经成为新疆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近期,我们将陆续编发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疆服务的志愿故事。


“来疆因初心召唤
留疆乃责任所驱
2006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贺怀一
把生活的根扎在了新疆
把浑身的劲用在了新疆
把精神的魂融入了新疆

他说道
“感恩西部计划
让我们把人生书写在
祖国需要的地方”
“感恩这个时代
让我们把青春奉献在
历史最好的时期”
他觉着
用几代人的青春赓续奋斗
换来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值得!”

 


2006年仲夏,我听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响亮号召和铿锵旋律,来到了我将为之奋斗终身的大美新疆。来新疆的18年里,我和其他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一道,把生活的根扎在了新疆,把浑身的劲用在了新疆,把精神的魂融入了新疆,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留下了我们奋斗的底色。


感恩西部计划让我们把人生书写在了祖国需要的地方。20多年来,西部计划就像一条“青春丝路”,把包括我在内的广大青年与祖国边疆紧密相连,给我们为国挥洒汗水、为民书写幸福提供了广阔舞台,聚起的“一团火”散作了天山南北、各行各业的“满天星”。2006年与我同来的11名校友中,有6人选择驻守戍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并在疆组建家庭,孕育了“疆老大”、“疆老二”、“疆老三”,我们常打趣要赤诚诠释“献了青春献子孙”。来疆西部计划志愿者不断增加,我们这些老志愿者们都非常兴奋。繁荣发展中的新疆,迫切需要大量青年人才,多来一名大学生、多留一个有志青年,新疆的发展就多了一份活力,新疆的未来就多了一份希望。


感恩这个时代让我们把青春奉献在了历史最好的时期。2021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科学求实、守正创新,带领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工作惯性、路径依赖,推动工作视野从研究一域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加快发展从手段单一到多维立体转变,维护稳定从应急“管住”向常态“管好”转变,实现了思维理念上的升华蜕变和工作方式上的巨大转变。现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已经成为全疆上上下下的共识与行动,新疆步入了发展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最好时期,这个时期必将成为党和国家边疆治理史上的光辉一页。近年来,我亲身参与其中,协助领导当好“操盘手”,先后圆满完成了诸多工作任务,我所做的微小贡献汇入了伟大事业。如果说,要用几代人的青春赓续奋斗,换来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觉得我们80后、90后、00后青年志愿者们,都愿执鞭随镫、乐此不疲,因为一个字:值!


感恩组织关怀让我们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成为各个层面的骨干。西部计划实施20余年,万名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为教育、医疗等领域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建设美丽新疆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以我为例,留疆以来我先后在多岗位历练。我的经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全区各级党组织对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关心厚爱、悉心培养。自治区党委关心关爱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诸多举措,必将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走向西部、投身新疆,必将激励更多的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新疆、奉献新疆。



来疆是初心召唤,留疆是责任使然。新时代的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已经身处历史潮头,我们的命运与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与强国建设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我们一定牢记初心使命,不忘青春誓言,传承志愿精神,把奋斗的华章写在天山南北,为全疆各族群众的幸福鞠躬尽瘁。我想引用1959年支边留疆老同志的词句,与大家共勉:“我为国家兮支边疆,献身至老兮不还乡。为官数任兮惠百姓,善待百姓兮如爹娘


“我希望
我的孩子作为‘疆二代’
孩子的孩子作为‘疆三代’
将志愿精神一直传递下去
将个人的理想融入
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让自己的人生梦与西部梦
交织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
这是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刘常静
最深情的告白

从大学生到西部计划志愿者
再到一名检察官
她始终保持不怕吃苦
甘于奉献的精神
用法律这个“天平秤”
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她说

“我愿以青春之我
让志愿服务的火炬
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引导更多来这里追寻梦想的人”

 


青春践行,志愿生辉。大学毕业,我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当偶然间了解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我想与其浪费时间去考虑将来去做什么,还不如现在就去做什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在父母的支持下,拉着我仅有的大皮箱,坐上绿皮火车来到新疆这片陌生的土地。

初到塔城,我被这里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所震撼,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这里发展的需求。彼时的新疆,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依稀记得,我下了火车坐上大巴车,又转乘农民大哥的三轮车,来到也门勒乡,开始了我的志愿西部生活。从大学生转换成服务在乡镇基层的志愿者,不仅仅是环境的转变,还面临着角色和学习能力的转变。我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从文件的整理到协助处理司法事务,度过了许多只有白天,没有黑夜的日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也门勒乡的纪检工作在年底考核取得全市第一的成绩,我也被评为塔城地区“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此后,我作为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典型,在新一年度的招募季中到陕西、河南、山东等地30余所高校进行巡回宣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西部,投身到这场充满激情与挑战的火热实践中去。

执着追求,青春无悔。进入沙湾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后,我继续发扬不怕吃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成功办理了一批重案、大案。在不断地努力与奋斗中,我深知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是对社会正义的考验,在追求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我始终坚守着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被评为“全疆优秀检察干部”,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先后荣获“塔城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

担任沙湾市第二小学法治副校长期间,我经常到学校或者通过“云课堂”方式给小朋友们开展法治教育活动,通过生动案例讲解和互动问答,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让懂法守法精神从小根植在孩子们的脑海心田。


不忘初心,传承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人生路漫漫,路在脚下延伸,作为曾经的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的人民检察官、好妻子与好妈妈,我希望能够将志愿精神一直传递下去,让我的孩子作为“疆二代”、孩子的孩子作为“疆三代”,都能够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继续传承这份执着和热爱,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让自己的人生梦与西部梦交织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我愿以青春之我,让志愿服务的火炬,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引导更多来这里追寻梦想的人!我将带着这份爱,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勇敢前进!


从2006年至2024年

18年间

近100名北大学子

薪火相传、赴疆支教

今年

这庄严的接力棒交到了钱龙手中

作为北京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

新疆分团团长

来疆服务后

他感慨万千

孩子的向往、家庭的期盼

北大教给我们

‘铁肩担道义的情怀志向

让我们意识到

支教不仅是一份工作

更是一份光荣与责任

也是我们坚定无悔的选择

 


参加研支团,是一场青春的接力赛,更是一次坚定而无悔的选择。2006年,北京大学向新疆派出研究生支教团,开启了接力赛的第一棒。此后的18年间,近100名北大学子奋斗于此,薪火相传,从未中断。新疆分团是北大研支团的招牌,听闻了学长学姐们支教新疆、服务西部的故事后,我深受触动,心中也埋下了一颗赴疆支教的种子。


今年7月,我和5位志愿者队员接过研支团的旗帜,来到乌鲁木齐,成为庙尔沟中学的支教老师。对我们而言,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服务基层教育、感受祖国发展的契机。熟悉教学工作后,我们看到,这里的孩子热情、质朴,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家长们非常尊敬老师,期盼着我们能将孩子引向更美好的未来。孩子的向往、家庭的期盼,以及北大教给我们“铁肩担道义”的情怀志向,让我们意识到,支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光荣与责任,也是我们坚定无悔的选择。



参加研支团,是一次深化校地合作、传承北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庙尔沟中学的学生多来自农牧民家庭,家庭对孩子的帮助有限。一位哈萨克族父亲曾对我说:“我们没有能力,只能让孩子长大。孩子的未来,只能靠她自己。”我们一直在思考,研支团能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为此,我们将北大资源引入中学,创办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比如,我们创新开办“南山新燕”家庭教育论坛,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每期超500户家庭参与其中;创办校刊《松韵·燕语》,组建校园志愿服务队,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志愿精神,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树立远大志向。


在这些活动的影响下,家长们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学生们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焕发出了别样的学习热情。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要考到北大。”他们的梦想已定,而我们,要给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然而,一年时间太短,我们也希望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之中。为此,我们联合北大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走访考察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实施长期跟踪调研,寻找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探索当地的实际教育规律,力图为庙尔沟中学乃至更多的乡村学校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加研支团,是“育人”也是“育己”,是一堂教学相长的实践课程。在他人看来,北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理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们也曾一度认为,到这里我们只管教书,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然而,当我们走出象牙塔,踏上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时,才知道自己所知所闻不过是沧海一粟。这里的孩子纯粹、乐观,他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染着我们向善向上;扎根庙尔沟中学的老师,坚守平凡岗位,数十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教会了我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平西梁村上下一致,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事迹,深刻阐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里的孩子、这里的人们、这片美丽的土地无一不充斥着生机与活力,展现着无限的可能。


我们服务的庙尔沟中学,只是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整个新疆,共有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500余名研支团志愿者在沙漠腹地、在边境城市、在天山南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孩子们的未来成长发光发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书写着代代传承的诗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一年西行、一生怀想,一年砥砺、一生瞩望。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定不移扛起支教服务的旗帜,把北大特有的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内化为支教奉献的前行动力,用知识和力量点燃祖国西部边陲的希望之火,让青春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熠熠发光。



志愿为“疆”来
他们怀揣着梦想与热情
奔赴遥远的西部基层
贺怀一说,“值得!”
刘常静说,“传承!”
钱龙说,“无悔!”
他们是54万余名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缩影
有理想、敢担当
能吃苦、肯奋斗
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End

来源:综合整理自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工作座谈会发言,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新疆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塔城政法”“共青团新闻联播”等

编辑: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