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可爱可敬的“小叶子”们:此去后会有“7”,明年“8”方来聚~
最新动态
可爱可敬的“小叶子”们:此去后会有“7”,明年“8”方来聚~
2024-11-1139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有这么一群人
总是在行走
总是在忙碌
在微信步数排行榜前列
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就是志愿者“小叶子”
进博会上
“小叶子”们用最美的笑容
真诚的服务、无私的奉献
成为了这场国际盛会中
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进博担当,志愿力量“战”会场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里,7.0版本的“小叶子”们有啥不同?有的是上阵父子兵、上阵父女兵;有的换装既爱“绿装”又爱“红装”;有的“洋志愿者”掌握4国语言……


他们:从“橄榄绿”到“志愿红”


作为每日新闻材料筛选的“中转站”,在进博会A0办公楼的新闻中心,有3名拥有军旅生涯的“小叶子”——刘姿含、曹建军、梁之同。从迷彩戎装到进博红装,从“橄榄绿”到“志愿红”,他们“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战斗力”拉满。

“走在熟悉的场馆里,这种感觉让我倍感亲切。”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刘姿含是一名退役大学生,也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叶子”。今年,她的岗位从咨询处的“小叶子”转换为新闻中心的媒体服务志愿者。“每天都有大量关于进博会的新闻资讯从海内外各大媒体发出,我们就按照要求大浪淘金,从中选出优质报道上传相关网站。”

刘姿含


来自华理物理学院的曹建军,在部队担任过新兵连班长,退役后在学校多次担任军训教官。如今,他把这股精气神从军营带到进博一线。志愿者培训期间,曹建军就主动站出来,统计好所有人员,整理好队伍,为担任校内联络员的刘姿含减轻工作量。基于严格的标准化意识,他与两名“战友”工作相通,打出了漂亮“组合拳”。

曹建军

写作能力、逻辑思维、影像技术……来自艺术学院的梁之同,服役期间曾任连队新闻报道员,现在已然成为媒体服务的“六边形战士”。在部队,他找准合适的角度与时机,捕捉战士们训练的精彩瞬间;在进博,他捕获信息洪流中的新闻线索,确保报道“快又准”。“很幸运,我们从新闻宣传角度,看到了进博会繁忙而有序的另一面模样。”

梁之同

他们:两代人接力,肩并肩上场


葛婧玥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今年首当“小叶子”;而她的父母在上海的两家公司任职,已连续六届为进博会提供车辆保障与后勤保障服务。此次第七届进博会,她的父亲再次披挂上阵,投身于用车保障工作。


葛婧玥第七届志愿者证件与她父亲上届进博会证件

家中这份深厚渊源与父母辛勤付出,深深触动着葛婧玥,上阵与父亲并肩作战。“正式上岗前,我不仅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项培训,使自己尽快熟悉各个场馆的位置,还主动向父母请教往届进博会的实战经验,极大丰富了自己知识和技能储备。”

对于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学子杜俊杰而言,成为一名进博会志愿者的渴望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从初中时代起,就在交易团工作的父亲关于进博会的生动讲述中悄然生根发芽。那些关于国际交流、文化碰撞与科技创新的故事吸引着他,让他对这一国际盛会充满了向往与憧憬。

今年,杜俊杰终于圆梦,以“小叶子”的身份站在进博会舞台上,与父亲的身影在场馆内交汇,仿佛两代人的梦想接力。有意思的是,他还与儿时的发小——如今已是维护治安的一位民警肩并肩上场,一句“你在场外守安全,我在场内做志愿”道出了两人之间的情谊。“爸爸和发小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的存在成了我最坚实的后盾。”杜俊杰表示,这种跨越职业界限的合作与支持,不仅让进博会筹办更加顺畅高效,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

杜俊杰父亲与杜俊杰

他们: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


作为进博会食品展区志愿者,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金娜发放会刊、展区宣传页等资料,协助完成接待工作。这位“小叶子”母语为哈萨克语和俄语,并同时熟练掌握中文和英语的多语言能力,在进博与各国代表顺利沟通、跨文化交流中自信满满。

尽管这次才来中国两个月,上海海洋大学已是她中国之旅的第四站。在海南品尝第一口清甜椰汁、在青岛尝试火辣烤串、在上海高楼大厦旁遇见温馨弄堂——中国城市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阿金娜。“我太喜欢这个可以静心学习的宝地了!”

“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志愿服务,这更像是我年少时期梦想的实现。”阿金娜分享道,早在今年9月,她就在学院担任学生辅导员,负责上传下达信息、解答其他留学生的问题。“我真的很享受帮助他人,当我看到自己帮助过的人感到开心时,我自己也会很满足。”

阿金娜

“上海海洋大学‘小叶子’中有3位留学生‘小叶子’,除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金娜,还有来自缅甸的王崇婷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孔少如。”校团委书记陆烨介绍,“学校进行了礼仪、通识、压力测试等全方位培训,帮助留学生‘小叶子’熟悉场馆情况和志愿者工作要点。”阿金娜笑言,“谁知道未来有一天,我会不会作为哈萨克斯坦专业领域的代表参加进博会呢?”


进博落幕,志愿情谊不散场

11月10日,第七届进博会正式闭幕,“小叶子”们也踏上了返程之路。晚上18时许,现场乐队live音乐响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登录厅迎来一场温馨感动的告别——第七届进博会志愿者离园仪式


“小叶子们辛苦啦”,“我们明年见!”……伴随着乐队演奏的一首首青春旋律,各学校志愿者陆续列队从场馆走出,志愿者服务保障组的工作人员们举着各式灯牌向迎面走来的“小叶子”挥手道别。

“小叶子”们或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忘时刻,或伴随音乐晃动手机闪光灯回应他们带着对伙伴们的祝福和感谢,向 “四叶草”告别。


本届进博会,共有来自上海市43所学校的3488名会期志愿者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其中包括外籍留学生,还首次成立了由69名港澳台青年组成的进博会港澳台青年志愿服务团,迎来了台湾“小叶子”的首次亮相。他们提供九大类160余种岗位服务,连接世界、共享未来,书写与进博同在的青春故事。据不完全统计,11月5日至10日进博会展会期间,“小叶子”提供志愿服务1.76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近14.1万小时。


七年来,累计3.4万余名“小叶子”服务进博、实现成长。在进博会这个对外开放的舞台上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他们也在进博会这一沉浸式育人的思政大课堂,深刻体悟改革的实践伟力,携手奔赴开放之未来。


进博大舞台亦是思政大课堂。本届进博会“小叶子”中,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670人,共青团员2402人,党、团员占比88.1%。进博会期间,共有22所高校领导在“小叶子之家”开讲党课,覆盖“小叶子”千余名。



进博回响,志愿心声绵延长

进博会虽然只有短短六天
但这六天一定会成为“小叶子”们
难以忘怀的美好经历
来看看他们朋友圈里的
“小叶子”之旅

??(别忘了点点下面的“赞”和“评论”哦~)??

里面藏着大家对“小叶子”的寄语~


李佳蕾

同济大学 上海馆岗位负责人


第一次来更多是新奇,第二次来更多是归属感,在这里获得的每一份友谊和感动都弥足珍贵。既有和志愿者们换徽章的快乐,也有和来来往往的人们交流的所传递的感动。进博会要年年办下去,我们小叶子也要年年来!


2024 年 11月10日 

评论

李佳蕾二年级小叶子毕业快乐!


陈璐瑀

复旦大学 五年级“小叶子” 


每一次来进博会,都有一种“回家看看”的感觉,因为已经习惯了每年的11月专门为进博会腾出一段时间,回到这个熟悉的国家会展中心。本次进博会,我服务的岗位在国家展的中国馆,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展台,人流量大,也需要迎接很多重要的参观团,所以今年的工作强度也是相当的大。


今年大概率会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进博会的志愿服务,我觉得能够在中国馆画上一个句号,也是非常圆满的一段体验了。



2024 年 11月10日 

评论

陈璐瑀期待下一次相遇吧。期待未来还能以其他身份与大家相遇进博。



戴嫣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激励徽章设计者


在进博期间,每每看到小叶子们将我的设计佩戴在胸前,我感到非常开心,同时很感谢团市委将我的设计做得如此的精美,也希望通过我的设计能够鼓励到志愿者们,同时为此次进博会增光添。


2024 年 11月10日 

评论

戴嫣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前路漫漫,愿大家都能以自身技能贡献社会,报效祖国,明年进博会我们再顶峰再见~



孙志强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换徽章达人


今年是二年级小叶子啦,并且担任了招商组组团观展小组长,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身为小组负责人,我在接到各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后,统筹组内工作有序开展,通过交换徽章,我们可以认识来自上海各校的小叶子、世界各地的展商,不断收获更多的友谊,向大众们展示属于城院的进博记忆。


2024 年 11月10日 

评论

孙志强挺膺担当,进博有我。期待明年此刻,与你共赴进博八年之约。我是城心小叶子,我在进博等你来。




萧嘉欣

香港台山商会中学 高中生“小叶子”


这次作为高中生来到这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哥哥姐姐们,看到他们热情地投身于各项岗位,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想要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继续保持这份精神,继续成长,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2024 年 11月10日 

评论

萧嘉欣跨越山海之远,共赶进博之约,期待与大家在第八届进博会再见。





六天
从上岗到离园
每一刻都值得铭记
从紧锣密鼓的筹备
到忙碌而充实的服务


从晨光初照的清晨
到夜幕降临的日暮
从熙熙攘攘的馆内
到默默守护的馆外
你们始终坚守岗位用
青春活力照亮了
进博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段难忘的时光里
“小叶子”们
不仅圆满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
更收获了满满的友谊
知识和宝贵的经历
每一枚新徽章的收集
都是对你们努力的见证
每一次与新朋友的相遇
都是对你们成长的馈赠


向前进,博青春
亲爱的“小叶子”们
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奉献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愿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
继续以青春之名
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End

来源:综合整理自上观新闻客户端(作者:徐瑞哲)、微信公众号“青春上海”等

编辑:马文雅(安徽师范大学)、余梓杨(浙江科技大学)

校对:陆   茜(云南财经大学)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