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上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这堂“大思政课” | 志愿观察
最新动态
上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这堂“大思政课” | 志愿观察
2024-10-265

收录于话题

#志愿观察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时代风尚,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志愿者的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纯净的志愿服务价值与多彩多义的志愿服务实践之间的张力和矛盾也逐步显现。“中国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开设“志愿观察”专栏,以期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志愿服务现象,剖析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递好经验、好做法,与志愿者朋友们一起见证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点滴。

“志愿观察”专栏常年征稿,欢迎广大志愿者朋友们踊跃投稿(投稿邮箱:zgqnzyz@126.com),分享对志愿服务现象、案例的思考和看法。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朋友们一同关注参与。

本期我们推送的是文章上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这堂“大思政课”


8月13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一江碧水向东流”志愿服务队依托学校专业优势,持续十余年开展长江水环境调查、科普知识宣讲、濒危动物保护等志愿服务;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每周末清晨,组织志愿者在长江边参加净滩志愿服务,每次都吸引众多中小学生参与;湖北省志愿者协会发起实施“美丽小天使”共创美好社区环境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发动少年儿童参加垃圾捡拾、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涵养了环保意识、增强了共建美好家园的责任感,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华中农业大学志愿者在镇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水质检测
“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清理海边垃圾

“‘美丽小天使’邀您做‘捡’法”活动中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在汉口江滩捡拾垃圾


面向青少年学生上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这堂“大思政课”,需要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需求特征,加强系统谋划,在项目设计、文化产品打造、品牌培育、激励嘉许等方面着力,让青少年学生在乐参与、常参与中收获成长和进步。


加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要取得实效,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找准所需与能为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其项目化实施。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立足就近就便、常态化实施,进行项目设计,增强项目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当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课,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有机融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各项工作、活动之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配备思政方面的指导老师,让青少年学生在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涵养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进而增进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性认同。


打造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文化产品,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供给方式滋养青少年学生心灵。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心灵,在心灵深处留下深深印迹。要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青少年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优势、结合所参与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进行漫画、歌曲、短视频等作品创作、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独特优势,打造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为主题的音乐团课、队课。联合相关文创单位,以青少年学生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打造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微短剧、舞台剧等。


培育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品牌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在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品牌意识,着力培育优秀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团队或项目,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可围绕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社区(乡村)美好环境打造等,以小切口实施“小而美”“小而实”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并在持之以恒的推进过程中增强项目的纵深度、扩大项目的覆盖面。注重资源整合和整体联动,持续为有发展潜力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团队或项目赋能,助力其茁壮成长。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有机链接在一起,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共谋、共促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


健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激励嘉许机制,将真善美的种子播进更多青少年学生心中。带动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需要充分发挥激励嘉许的杠杆作用。要通过激励嘉许,让参与其中的青少年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可以探索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纳入少先队实践教育之中,并将其作为对少先队员进行阶梯式成长激励的有效举措。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为团前教育和团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引导和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和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其中。依托“志愿汇”等平台,为青少年学生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记录时长,并颁发志愿服务证书。联合相关新闻媒体开展诸如“争做小小环保志愿者”“我身边的最美环保志愿者”等寻访活动,努力营造“我参与,我光荣”的浓厚氛围。


为青少年学生上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这堂“大思政课”,必将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播下一颗“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的种子,也必将带动更多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本文作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志愿者协会会长 徐本禹



End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9月29日04版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华中农业大学”“三峡蚁工志愿者”“益净志愿服务中心”

编辑:李雪艺(中国海洋大学)

校对:张琳琳(西部计划志愿者)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