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者:包应荣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包应荣,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毕业于白城师范学院,现服务于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四道沟镇坡口村。
我来自于云南,高中毕业后来到离家很远的吉林读书。大学期间,祖国的北国风光以及当地人热情质朴的民风深深吸引了我。大学毕业后,面对诸多的就业选择,我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选择做一名服务于吉林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贡献青春力量。所以,我来到了临江市四道沟镇坡口村,在基层发光发热,希望能实现人生价值。在这个美丽的边境小镇,我看到了祖国边境山川的壮丽、鸭绿江的激流、边境村的错落有致,以及边境生活的艰辛。
当我们刚来到这个美丽的旅游重点村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洪水肆虐后的满目疮痍。百年不遇的洪水让这个美丽的村子变化很大,灾后重建工刻不容缓。
到岗后,我们便立马投身于灾后村容村貌修复工作。在镇村领导的带领下,道路清淤、破损道路修复、河道垃圾清理、绿化修复等工作有序开展。每个志愿者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村子一点点恢复面貌,我为能贡献力量而感到自豪。
在后续的工作分配中,我主要负责村里的劳动保障工作。从接手这个工作起,我就积极向村干部和各位基层专干的哥哥姐姐们学习,虚心请教工作经验,尽快掌握工作方法,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入户走访和与村民沟通,我与村民相处交流起来逐渐变得高效。在不断了解他们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努力精准掌握每一个数据,高效准确完成劳动保障统计工作。在日常工作之余,我和其他志愿者共同开通了新媒体账号,将志愿者在村里的日常工作分享给大众,同时也为将来帮助坡口村农产品直播带货做好准备。 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完成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服务基层的志愿者身份的转变,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己的本领。在这里的每一个志愿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年轻人的精神风貌,助力坡口村全方位发展。
即便离家千里,我也从未感觉到孤独。 因为在我身边有很多跟我一样、怀揣着奉献之心的志愿者朋友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工作之余,几个热血且有趣的灵魂就会聚到一起,施展厨艺与才艺,共同诉说着未来的打算和遇到的趣事。 即使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但是却有着同样愿为基层发展奉献自己力量的心愿。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我而言,来到这里反而更像回到了家乡。在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身边,我学会了直面困难、克服困难。在这里,我找到了我的理想——用青春和志愿,为这片土地带来希望和改变,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让孩子们扩宽视野,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身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应该把汗水洒到基层的土地里,把力气用到基层的建设上,把精力用到基层的工作中,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我们的青春力量,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我也愿意在简单的工作中努力发光发热,在有限的志愿服务期创造无限的价值。
End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吉林西部计划”
编辑:李欣云(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海报:公艺云(郑州工商学院)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