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者:曾琳娟(西华师范大学)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刘清华,青岛科技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现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中学。
金秋九月,是收获更是相遇,想象了无数次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样子,终于在这个秋天实现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上讲台,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坐在讲台下记着笔记的学生,现在也成为了小朋友们依赖的知心大姐姐。相遇是奇妙的,相伴是美好的,相行是光明的。我很幸运在宁夏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学生们,也就此开启了我的支教生涯。
从一名学生到一位研支团志愿者,除了在身份上最明显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心态、思维的转变。我带的班级是小学一年级。进教室的第一眼,给我最直观有冲击的感受就是,这些孩子好小啊!刚刚幼儿园毕业的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上课、怎么去听课、如何去学习。做足了心理建设的我,第一节课还是很崩溃。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小的小朋友,对于一个努力考上教资的我来说,对高中生的一切方法都不成立了,在这里纪律才是最需要纠正的。就这么第一个周,和小朋友一起慢慢地纠正,一点一点地改变,改变我的方式,改变小朋友们的习惯,我们之间慢慢也有了一点默契,这便是我们相遇的过程。这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一年,而支教是我十年的憧憬。于我而言,从青岛科技大学到月牙湖中学,教育的闭环终于在这方土地完成闭合,而这更是对我自己承诺的实现。或许教育的意义正在于此,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警察,每个人都在选择。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不一定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一定是一个心怀感恩、积极向上的学生。他们迈进这个校园的第一天,从他们父母手中接过来,他们还在哭闹;到现在,都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我想那我的到来就是有意义的。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说,教育更是双向奔赴的相行之路。孩子们下课也会围到讲台前,不停地问着,“老师,青岛是哪里呀?”,“老师,青岛有什么呀?”,就像我对宁夏的好奇一样,孩子们也在好奇着我的家乡。孩子们脸上是天真,是稚嫩,他们在心底里早已经把我当成了他们信赖的老师,而我也全力以赴,在这个秋天到明年夏天,用这一年不长的时间,描绘出独属于我们的青春画卷。
从山东到宁夏,这场和孩子们跨越一千多公里的约定正式开始。或许,我在孩子们的一生中只有这短暂的出现;或许,这些六七岁的娃娃长大后也不曾记得有我这样一个支教老师的出现,但是我想把我所有能带给他们的东西传递给他们,哪怕只能照亮微弱的光,我便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End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志愿宁夏”
编辑:杨 晓(绵阳城市学院)
海报:公艺云(郑州工商学院)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