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与白云之下,幽远而青蓝的天,成畦的翠绿的田,脚下是肥沃厚重的黑土地——这幅层次分明的图景便是洪峰对于家乡夏天最深的印象。作为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农技推广总站“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队长,每年这个时候,洪峰都要头戴大檐帽,脚踩厚雨鞋,下村到服务地块查看农作物长势,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在黑龙江,像洪峰这样的助农“北大荒青年”还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黑龙江在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和视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助力全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实施,黑龙江共青团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积极开展“团聚青年力量·筑牢粮食安全”助力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各市地(县区)、北大荒集团各农场及相关单位团组织的组织动员下建立“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结合省情及共青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涉农科研、种植养殖技术、农机农技、互联网营销等领域青年优势,为青年助农服务搭建平台。截至目前,黑龙江全省各级团组织共组建“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481支,4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奔赴乡野田间挥洒着青春的智慧与汗水,成为了这片广袤黑土地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高寒地区搞稻田蟹项目并不容易,气候、水文环境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病虫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稻和蟹的死亡率。”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沙河农场有限公司,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黑龙江省林口稻蟹科技小院创始人孙楠向记者介绍道。孙楠和沙河农场结缘的故事还要从今年年初说起。据沙河农场总经理张磊介绍,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外地引进的螃蟹品种很难适应本地生态,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沙河农场通过东北农业大学联系到孙楠团队,引进稻田蟹项目,开始自主培育蟹苗。“从品种上,我们选择了适合黑龙江本地生态的蟹苗。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对灌溉、施肥等田间技术的控制来实现水稻和螃蟹的共同生长。这样既可以让螃蟹成活,也可以借助养蟹产生的养料肥沃土壤,从而让水稻长得更好。”孙楠说。绿油油的水稻田里,青灰色的小螃蟹施施然爬上田埂,发出“沙沙沙”的响声,一派盎然生机。“我们目前对部分水域进行了测算,蟹的成活率在90%以上。”张磊表示,“相信通过这些技术手段,预计今年会有一个稻香蟹肥的好收成!”其实,像沙河农场稻田蟹这样的技术助农项目并非个案。为深化拓展青年志愿助农服务内涵,提升“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服务专业化水平,今年3月,团黑龙江省委在既有基础之上整合相关资源,正式组建成立了助农专家库,邀请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及北大荒集团等单位的农业技术专家、学者入库,为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黑龙江省农科院“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明明便是入库专家中的一员。据了解,张明明所在的助农志愿服务队由该单位8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主要以齐齐哈尔讷河市、克山县、拜泉县及黑河嫩江市等地为服务区域开展送技术下乡服务。从今年3月开始,队员们陆续赴服务地展开系统调研,对当地种植结构、主栽品种、土壤环境、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摸底,结合实际为各地备春耕工作提出相应建议,并制定了技术服务的工作计划。后续,服务队又多次深入乡镇,在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跟踪指导,切实为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难题。“我们的队员来自不同专业,可以服务不同作物的种植户。”张明明谈到,“下一步,我们将会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乡亲们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真正‘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涓涓不息,点滴之力正汇聚成温暖洪流,将青春的能量带向乡野大地。据悉,助农专家库现已有91位专家,涉及品种选育、栽培研究、科技推广、农机研发、灾害应对等多个领域。在专家库的助力下,已成功推广“叶龄诊断”“种养结合”等10余项农业新技术,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助力赋能。仿若一条无形的纽带,依托农业专家库提供的优质平台,连接起了象牙塔与田野间,让农业与技术“手牵手”,让农户与专家“面对面”。在乡亲们看来,和洪峰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儿,因为这位经验丰富的“洪老师”总能把高深的农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为大家伙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简单来说,我们就像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户之间的‘中介’。要想把农业技术知识精准地传达给农户,就必须充分了解大家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洪峰说,这是他从多年的农技推广实践中总结出的“小技巧”。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洪峰入职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为了一名专职农技推广员。这些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他都执着地坚守一线,与乡亲们一起蹲在田间地头查看作物长势,或是走进村民家中,盘在炕头上与大家聊聊技术难点。哈尔滨市通河县富林乡盛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久明至今还记得,去年夏天,自家2000亩水稻田因选择防治药剂不当,导致水稻虫害发生,部分水稻叶片变白、腐烂,甚至枯死,水稻产量较往年明显下降,甚至影响了整个农田的生态环境。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洪峰和团队成员第一时间赶来合作社调研,他帮李久明算了一笔账:按照往年惯例,常规防治水稻虫害需要打2次药,每亩防治成本12元,总投入2.4万元;如果防治效果不好,还要再次施药。而按照团队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的新方案,应用水稻关键生育期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苗床一次带药下田,本田不再施药,在同等管理条件下,较常规防治地块增产3.5%以上,每亩增收约45.2元。最终,李久明选择了洪峰团队的方案,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水稻虫害防效较好,合作社的水稻长势喜人。在洪峰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洪峰的微信里置顶了多个“植保技术交流微信群”,人数最多的群里有300多名农户,大家经常会把问题发到群里向洪峰咨询,他都会逐一耐心解答。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热潮兴起,洪峰细心地将一些农技知识拍进视频,与各地的农民网友分享交流。“短视频是个很36好的宣传农技知识的载体,更加直观,更有时效性,乡亲们也乐意看。”洪峰说,他期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真正把专业知识传播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身边。“一块块的稻田连四方,一株株的小苗排成行,看谁家的姑娘在插秧……”姚玲旭欢快地哼唱起原创小调《稻田姑娘》,让网络直播间的热度不断攀升,也印证了这位网名为“水稻一朵er”的农技主播的超高人气。由于家中务农,东北姑娘姚玲旭有着深厚的“黑土情结”。大学时她辅修了水稻相关专业,毕业后返回家乡,在自家稻田里种了一年的地,摸索出了不少实践经验。2015年,东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招收返乡大学生,她寻思:研究所专业性强,了解农民需求,是个学习、推广农技的好去处。经过严格的选拔面试,姚玲旭被研究所正式录取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过硬的专业能力、接地气的科普方式加上幽默的语言风格,很快,姚玲旭就成了所里最“火”的农技知识讲师,很多农户点名让她来做培训。“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只在线下培训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姚玲旭说,“很多老乡喜欢看视频、看直播学习农业知识,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搞个线上课堂。”说干就干,姚玲旭在快手APP注册了账号,自创短视频普及水稻种植知识。起初,也有网友质疑,但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姚玲旭总能让直播间的网友们心服口服。不久,她就登上了快手同城热门榜,来她直播间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一周下来总观看量一度突破数十万人次。近几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开播,最忙的时候一天直播超过10个小时,线上解答农户咨询的问题,结合农时节点讲解注意事项,逐渐成为了一名实打实的“网红”农技推广员。同时,她还会根据农户反映的现实情况,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户解决水稻种植中发生的各种病害。“看到乡亲们满意的笑容,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我会继续把直播做下去,当好一名‘网络农技推广员’。”姚玲旭说。今年4月,团黑龙江省委精心打造线上“助农团团帮”专栏,邀请农业专家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工作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录制科普短视频,在黑龙江共青团微信视频号和“青耘龙江”抖音号同步发布。作为“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的优秀代表,洪峰、姚玲旭也在受邀专家之列。截至目前,“助农团团帮”专栏已围绕农机具改装、水稻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内容发布视频12期,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让农技知识“飞”入万千农户家。“后续,我们将前往省农业农村厅、气象局和水利厅学习交流,持续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高助农视频的实用性。”团黑龙江省委青年发展部相关负责同志谈道,“特别是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我们会及时录制相关视频,帮助农户提升防灾抗灾意识,为助力粮食丰产丰收积极献智献力。”张佳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红丰村了,这个位于鹤岗市萝北县的小乡村是她开展农业政策宣讲的“主阵地”。
张佳本是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共青农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今年3月,得知单位团委招募农业政策宣讲志愿者的消息后,张佳第一时间报了名。选拔通过后,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农户宣讲农业政策,渐渐成为了深受乡亲们认可的“金牌讲解员”。“这项工作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张佳坦言,“通过我的宣讲能够实打实地帮助父老乡亲更好地了解政策,我就觉得很值得。”不只是张佳,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共青农场“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农业科技组组长祝远文的心中也时常涌现出这种获得感。“当地的农业种植户普遍岁数较大,对于一些新型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缺乏了解,我的工作就是为乡亲们科普农机农技知识。”祝远文提到,他们小组共有5名成员,虽然年纪轻,但技能可一点都不弱,每名组员都是既了解农业机械性能和操作技巧,又知晓播种、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的“多面手”。“我们走村串巷与农户交流,还建立了联络群,可以随时随地帮他们答疑解惑。”祝远文说,“在与农户的交流沟通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让我感觉到自己作为一名农技服务志愿者,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共青农场团委书记奚丽丽告诉记者,为全面做好青年助农志愿服务工作,共青农场团委采用全域动员号召的形式,组织挑选优秀青年成立“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根据专业和技能,设置政策宣讲组、农业科技组、产业发展组、志愿服务组、综合协调组5个组别,以青春之力扛起了志愿助农的火红旗帜。“通过参与助农服务活动,队员们不仅提升了自身技能,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奚丽丽谈道。“青年助农志愿服务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它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也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实现价值的机会。”共青农场党委副书记石绪辉表示,“未来,农场将继续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生力军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之一的佳木斯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其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富锦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素来享有“黑土绿谷、北国粮都”的美誉。在富锦市长安镇,有一支“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这支今年年初成立的队伍,由10名从涉农科研、种植技术、农机农技、政策知识宣讲等领域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组成,正成为当地助农不可或缺的“青力量”。日常,队员们主动深入农户家中,探访农户实际需求,将“一对一”贴心服务送上门。“我们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努力囊括了38各农业需求领域的青年人才,大家伙儿干劲儿满满。”团富锦市委书记高原表示,期待能够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青年的智力优势,将助农志愿服务队的“青”字招牌擦得更亮。去年年底,佳木斯市桦川县创业乡团委书记蒋帅多了一个新身份——创业乡“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联络员。为履行好“联络员”职责,农忙时节,蒋帅会根据实际情况给队员们“派任务”,组织10支服务队深入全乡74个网格群宣传农业知识。同时,为了进一步充实助农力量,今年暑期,创业乡团委积极联动上级团组织,动员“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回乡服务。“无论是我们的‘北大荒青年’志愿者,还是返乡大学生,身上都带着一股热情和冲劲儿,立志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助农实践中去。”蒋帅向青年小伙伴们发出邀请,“助农服务需要我们年轻人,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在这片黑土地上绽放出属于我们的风采!”黑土无垠,青春有约,一种向上的力量正破土而生,迎风而长。“‘北大荒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是黑龙江共青团助力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重要抓手。”团黑龙江省委书记徐长勇表示,“下一步,黑龙江共青团将着力团结引领全省广大青年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力争用3至5年时间,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领域全面的青年助农服务体系,打造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龙江品牌,引领动员龙江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奏响青春之歌。”
End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4年第18期,微信公众号“中国共青团杂志”
编辑:高华婷(吉林师范大学)
校对:李雪艺(中国海洋大学)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