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志青春丨爱让我们跨越万水千山
最新动态
志青春丨爱让我们跨越万水千山
2024-10-1622

收录于话题

#志青春栏目



朗读者:王品皓(浙江工业大学)

  本期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周若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曾连续三年前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开展暑期志愿服务。


在我第三次离开瓦渡乡前,平时不爱表达的一个学生抱住了我,趴在我的胸前哭。她哭得好厉害,鼻子眼睛都红彤彤的,声音也大,很快就引来了其他学生。


于是局面变成了一群孩子把我围在中间,他们问:“周老师,你明年还会来吗?”


我说:“会回来的,周老师一定会回来。”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和千里之外、群山之中的小孩们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联系。


自小在陕西西安长大的我,仅在电视里见过云南的风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即便南有秦岭山脉,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难见到崇山峻岭的。而我去开展志愿服务的地方——保山市瓦渡乡,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的绵绵群山之中,距离西安有1700多公里。


1700多公里是什么概念?它呈现在交通上,首先是25个小时的硬座到达昆明,其次是6个小时的大巴车到达瓦渡乡,最后是2个小时的中包车到达开展志愿服务的小学。毫不夸张地说,这的确是一次跨越万水千山的行程。然而第一次前往时的我完全不清楚,那时我甚至没有过除家长带着自驾之外的旅行经历。长时间的硬座体验感绝对称不上美妙,但因为有对开展志愿服务的憧憬,因为有能看到小孩子们的期待,我仍然斗志昂扬地一路“铁腚”坐到了学校。


出发之前,学长学姐已经给我们做了非常多次的培训——这是部内的传统,要对得起每一位孩子的信任,上好每一节课。然而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才知道之前的练习都只是“练习”,困难重重亟待解决。


我负责讲授心理健康课,孩子们此前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我必须要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学习和尝试,我最终选择了情景演绎法和问答法的方式,成功讲完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课,效果极佳。这两个方法亦成为之后我讲授其他课程的主要方法。



服务接近尾声时,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真的有运用我课上教的方法,变得更加自信、自爱、自尊。在文艺汇演上,我作为副班主任带队演出《西游记之灰姑娘》,看到原本腼腆的女孩骄傲地变身念出台词时,感到莫大的鼓舞。那一刻好像我的“灰姑娘”真的摇身一变成为了闪闪发光的仙度瑞拉,拥有所有美好的未来。


我忘不掉每日下午课外时分享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忘不掉结束服务后雪花般飞来的一封封信,忘不掉心理课的某张小纸条上写的“我被家人爱着,是很久以前的事”,忘不掉故作成熟的小大人说“周老师,我会给你打电话的”……我忘不掉的事情太多,所以我放不下他们。就好像签订了契约,相隔千里,我也始终记挂着瓦渡乡的一切。


因此第二年的暑假我又来到了保山。阴差阳错之下,我没有回到打坪小学,而是来到了浪坝小学。起初我陷入进了巨大的失落之中,常常坐在台阶上望着同样的天空,回想着不同的小孩。但是很快我便重振旗鼓,囿于过去只会停滞不前,放眼未来我们才能再次相遇。


后来我想通了来开展志愿服务的意义:不为特定的人,而为群体,尽我所能,竭我全力,能影响到更多的孩子是好事。这一年我讲授“两弹一星”精神的课程,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上课意愿比我想象的高出很多。这证明“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同时也反映出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历史的浓厚兴趣。


大三正是就业与继续深造的分岔路口,如果说前两年的奔赴是热爱与责任,那第三年的再出发则意味着放弃了参加夏令营的机会。亲朋好友不解我的选择,我却将质疑声抛之脑后。我懂得自己这么做的缘由——我想为孩子们做点实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这才能阻断贫困的代代延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用行动践行自己对党、对人民许下的诺言。


今年的服务地又调整回到瓦渡乡中心小学,我和前两年教过的孩子们重逢了。我带着他们唱红歌,讲党课,一起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深入解读党的光辉历程,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井冈山精神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强支柱。



我第三次成为晚会的主持人,第三次和队员唱响《夜空中最亮的星》,第三次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记忆翻涌,过往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快乐的也好,悲伤的也罢,都是宝贵的回忆。我最终也没有忍住,泪水夺眶而出。这次分离,我和每一个孩子都拍了照片,一个一个告诉他们:感谢相遇,如果有机会的话来西安找我吧,我会陪你好好逛逛我长大的城市。

改变我发展道路和人生志向的志愿服务,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志愿服务,而更像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不断前行,在实践中成为了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党员。不啻微光,造炬成阳,未来我会更加脚踏实地,走好志愿服务的每一步。



End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志愿者周若男投稿

编辑:孔奕童(浙江工业大学)

海报:公艺云(郑州工商学院)

插图:千库网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