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两弹一星”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凝结着老一辈科学家
深沉的家国情怀
更蕴含了青年人崇高的价值追求
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
永恒价值
今年4月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发布
《关于遴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
“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公告》
共遴选出1000支
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队
面向学校师生、周边社区居民
企事业单位员工等
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
用青春奋斗和拼搏奉献
传承弘扬伟大精神
为加强科技创新
贡献自己的力量
10月15日,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西南科技大学邀请“两弹一星”中核弹的突破亲历者胡思得院士,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核科学家》的专题报告。胡思得院士寄语西南科大师生:“希望大家能够大力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努力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自志愿宣讲活动开展以来,西南科技大学心锚“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先后实地探访15家核工业单位,采访83名对象,深入挖掘“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从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到中核霞浦核电、福清核电,从绵阳两弹城到青海金银滩,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西南科大青年,走进核工业近70年的历史,感受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亲身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
★ ★ ★
★
★
★ ★ ★
★
在以“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院士的生平事迹为原型的话剧《光华如珩》演出现场,随着幕布缓缓落下,现场掌声如雷动。哈尔滨理工大学大珩宣讲团志愿者用惟妙惟肖的表演,向大家展现出一段艰苦拼搏的岁月,生动地反映了王大珩青年时期求学报国的拳拳爱国之情。“王大珩院士是我们的名誉校长,也是新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希望我们能当好新时代接力者,让爱国之志、科技之光永‘珩’不灭”。
哈尔滨理工大学大珩宣讲团发挥专业特长,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创新实践学堂”精品项目,利用话剧展演、研讨辩论、趣味观影等生动的形式,带领大家了解“国之重器”的硬“核”实力,重温我国在核技术领域走过的光荣历史足迹,尤其是我国在自主研发核技术上的突破和成就,充分展示了先辈们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通过宣讲活动,同学们被先辈们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与热爱国家、心系祖国的深厚情怀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想不懈奋斗。
★
★ ★ ★
★
★
★ ★ ★
★
一代一代传下去
End
编辑:张琳琳(西部计划志愿者)
校对:高华婷(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