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天涯若比邻,上海青年志愿者携手老挝青年共谱“中老情深月更明”~
最新动态
天涯若比邻,上海青年志愿者携手老挝青年共谱“中老情深月更明”~
2024-09-205


颂古诗、着汉服、制月饼、做花灯、问中医……金秋时节,一场别开生面的迎中秋活动在老挝温情举行。第十二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赴老挝服务队怀揣着促进中老文化交流的使命,携着中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风情与文化底蕴,与老挝青年共襄“中老同明月,青春共团圆”中老青年中秋主题活动。

“此番经历让我与中国文化有了一场浪漫的邂逅,中国的中秋确实浪漫、迷人、令人惊叹!”参与活动的老挝95后青年吉米感慨万分,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在月圆之夜愈发醇厚。 


同明月,老挝青年体验中秋“月”文化

天高云淡,思乡情切。近日上午,湄公河畔,老挝万象市的老挝团中央大楼内人声鼎沸。数位老挝青年身着汉服,吟诵古诗,亲手制作月饼,绘制花灯,品尝月饼,近距离领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登高赏月,品尝美食,为中华之传统。上海援老挝的青年志愿者们精心策划了中秋游园会的各色项目。为了让老挝游园者们领略古今中外关于中秋佳节诗词佳作的韵味,志愿者们不仅汉语朗诵,并辅以老挝语翻译。为了让参与者亲身感受汉服的独特魅力,志愿者们不仅协助穿戴,还向参与者介绍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汉服形制、色彩搭配以及图案设计等元素,向参与者深入展现汉服所蕴含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出中秋“月”文化,青年志愿者们给各个体验项目还起了含“月”的名字,比如打制黏土月饼叫“月满饼成”,手绘花灯叫“华灯映月”,夹弹珠叫“珠连璧月”,趣味抓娃娃叫“月中折桂”,定向套圈叫“圆月满圈”。浓浓中秋韵,传承中华美的策划让老挝的参与者们流连忘返。   



“我们午后还需转场,老挝109医院正等着我们。”援老挝服务队的志愿者沈瑞狮透露道,老挝109医院得知他们的中秋计划后,表示全力支持,并积极协调活动场所,诚邀他们前往医院举办分场活动。“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担心网购的物资无法及时送达,负责联系物资队员林正闻每日反复确认物料到达时间。”    

来老挝九个多月,姚舜、王春等青年志愿者伙伴们已成功举办了多场中华文化主题活动。春节期间,他们以“龙腾新春,共筑中老友谊”为主题的“2024‘中国年’活动暨中文教学开班仪式”深受欢迎。今年6月,他们又举办了“共赏端午韵,传承中老情”的端午文化交流活动,赢得了老挝青少年的喜爱。为呈现地道的中华文化,他们还特别向老挝中国文化中心请教在老挝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经验。

如今,青年志愿者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窗花、包粽子、制花灯、做月饼等习俗已是得心应手。在老挝服务以来,除本职岗位外,他们用心研究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用心用情开展好每场文化交流活动。

共团圆,文化交融诠释“天涯若比邻”

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延伸。中秋节当天下午,青年志愿者们又马不停蹄地在老挝109武警医院举办了“中老同明月,青春共团圆”的中秋分场活动。无论身在何方,月饼与花茶的香气总能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志愿者们与当地医生围坐一圈,玩游戏、享月饼,欢声笑语中,老挝青年对中华文化充满了向往。   

被中秋活动深深吸引的当地人彭倩丽用汉语说道,她是老挝的一名公务员,在老挝教育和体育部工作,已跟随志愿者学习汉语7个月。她对汉语充满热情:“家不仅是身体的居所,更是心灵的港湾。中秋节主题活动,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家庭、顺应自然、促进亲人和睦的一面,极具魅力。”  


27岁的吉米在老挝退伍军人联合会工作,他学习中文已7个月,他告诉记者:“这是我学习中国文化以来的一次美妙经历。活动策划者将中国古诗翻译成老挝语,让我突然理解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含义。尽管地域相隔,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理解可以跨越一切界限。”    

“中秋游园会虽然结束了,但这份由月饼的甜蜜、文化的碰撞、辛勤的汗水和真诚的笑容所编织的美好记忆,会让我们铭记许久。”服务队队长姚舜表示,他坚信在中老两国青年的共同努力下,中秋的皎洁月光必将照亮更多中老友谊的道路。


End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青年志愿者”

编辑:马文雅(安徽师范大学)

校对:陆   茜(云南财经大学)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