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发布了《关于遴选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的公告》,面向全国高校遴选出1000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暑假期间面向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新兴领域群体未成年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潍坊理工学院“筑梦童年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宣讲之旅。
而在“书画最美汉字”的课堂上,从正确握笔姿势的示范,到一笔一画的细致临摹,志愿者们始终耐心引导、悉心点拨,孩子们则个个全神贯注、认真练习。三年级的赵同学,骄傲地举起了自己人生中写下的第一幅毛笔字——“中国”,笔墨虽略显稚嫩,笔触却饱含认真。
当一根根普通的吸管在孩子们手中拼接、组合,渐渐化作造型别致的高塔与稳固的桥梁,科学的奇妙便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文字,而是跃然眼前的真实模样。
“创意吸管搭建”活动远不止是一场趣味动手游戏,更藏着一堂生动鲜活的力学启蒙课。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与巧妙启发下,孩子们化身专注认真的 “小小建筑师”,大胆构想、动手尝试,在一次次拼接、调整与优化中,亲身感受着结构力学的奥秘,体验着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碰撞出的精彩火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的求知欲被瞬间点燃,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也在心中悄悄生长。
美育,在这里化作了孩子们认识情绪、表达心声的温柔窗口。孩子们拿起画笔,用斑斓色彩勾勒心境,用灵动线条诉说感受,一场无声却真挚的非语言对话就此展开。他们在涂画中学着辨认情绪、接纳情绪,慢慢学会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志愿者们则静静陪伴在侧,细心倾听每一段“色彩里的心事”,用温柔的回应与鼓励,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一片温暖的晴空。
“爸爸妈妈在杭州打工,这次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三,可惜他们没能亲眼看到……”这是“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收到的一封来信,字里行间藏着孩子的思念与遗憾。
这样承载着思念、困惑与期盼的信件,一共收到了63封。每一封信,志愿者们都认真品读、悉心回应,用手写的文字传递温暖,用真诚的鼓励驱散迷茫。这个小小的信箱,渐渐成了孩子们敞开心扉的“秘密树洞”,那些不好意思当面说的心里话、藏在心底的小情绪,都能在这里安心安放。而志愿者们始终如一的倾听、耐心细致的回应,更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即便父母不在身边,也有人在认真关注着他们的成长,理解着他们的心事,这份被在乎、被珍视的温暖,悄悄填满了他们的暑期时光。
End
编辑:朱富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