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谢骁珉(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梁世初,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第一中学。
刚刚结束一场语文月考的监考,换个视角体验老师的日常,才真切感受到两个半小时的考场时光,在寂静中被悄悄拉长。不过幸好是语文考试,监考时总能从学生的答卷里捕捉到不少小趣味:是名言默写里把“携来百侣曾游”写成“挟来百侣曾游”的笔误,是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记成“忆往昔峥嵘岁月愁”的小偏差,更有驻足学生身后静静品读作文《这样的青春也美丽》时,心头涌上的阵阵暖意与触动。
巡视考场的几圈下来,不知是看多了同学们笔下鲜活的“美丽青春”,还是监考的时光太过漫长,我不禁陷入沉思:什么样的青春算是美丽的?
思绪悄然追溯到我的中学时期。
那时的我,和考场上这帮孩子们一模一样:会在课间和同学们随时随地没心没肺地开怀大笑;会因为抢了同桌的发卡,被追着在学校操场角落抱头鼠窜;会因为前一晚熬夜和舍友聊天,在枯燥的课堂上偷偷打瞌睡;也会为每一场考试的成绩辗转反侧,为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愁眉不展。记得当时班主任总说:“中学是你们人生最美好的时期。”那时的我对这句话毫不在意,如今站在讲台这端,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青涩的脸庞,才真正读懂了这句话的深意。无疑,中学时代是阳光明媚、充满元气的,青春的模样本应如此热烈鲜活,但青春的模样,又怎会只有这一种呢。
今年八月,我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跨越千里来到伊犁昭苏县第一中学。初到昭苏时,微凉的秋风带着草原的清冽,让远离家乡的我难免有些忐忑。但这份不安,很快就被来自陌生之地的善意驱散——团组织和学校的领导们早已提前收拾好温馨的宿舍,楼下整齐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和醇厚的酸奶;老教师们耐心叮嘱教学细节和生活注意事项,他们温暖亲切的笑容,像一缕缕暖阳,照亮了我初来乍到的迷茫,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志愿服务的初心。
然而,当我真正以新高一物理老师的身份站上讲台,很快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的孩子们基础远比我想象中薄弱: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孩子们要在草稿纸上演算许久才能得出结果;“位移”“加速度”这些对他们来说更是抽象难懂的符号。起初,我带着满腔热情备课、讲课,可台下孩子们茫然的眼神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的锐气。更让我心疼的是,有些孩子为了不被老师批评,选择抄作业来应付。我才明白,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带着热情来”就足够,更需要用方法、用耐心,一点点搭建知识的桥梁,让最基础的知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从那以后,我开始调整教学节奏。课前花时间反复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多去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上课节奏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我也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不再追求教学进度,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每个孩子的进步上:当看到曾经连公式都记不住的男孩,能慢慢说出每个字母的物理意义,能独立算出一道计算题时,当孩子们的作业本上不再是盲目的抄写,而是遇到不会的题时写下的“老师,我后面不会做了”,我真切感受到“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一直做”这句话的含金量,我相信,只要坚持,可解万难。
如今,监考时看着孩子们在试卷上认真书写的模样,我忽然读懂了“这样的青春也美丽”的真正含义。青春的美丽,不止有中学时代的无忧无虑、肆意张扬,也有孩子们在求知路上的执着坚持,有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的韧劲;更有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敢于跨越山海、扎根基层的勇气与担当。
我的青春,没有辜负曾经自己的热爱;而孩子们的青春,正在昭苏这片沃土上,以最质朴、最坚定的方式绽放。在这里,我不仅是孩子们的支教老师,更是和他们一同成长的追光者。这里的每一缕阳光、每一阵清风,都见证着我们的努力与蜕变。我深知,这段支教时光终将成为我青春里最珍贵的印记,而我也会带着这份收获与成长,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因为我始终相信:路虽难,行则将至。不管多长的路,只要我们慢慢地走,青春都终将美丽绽放。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昭苏”
编辑:李欣云(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海报:公艺云(郑州工商学院)
插图:千库网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