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科普、传薪火,大学生志愿者播撒“两弹一星”精神火种
2025-11-015
2025年5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遴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公告》,共遴选出1500支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服务团队,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等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北师范大学星“核”追梦宣讲团的志愿宣讲之旅。
今年暑期,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星 “核” 追梦宣讲团走进湖北省黄石市、黄冈市等地,深入10个社区和8所中小学,累计开展36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宣讲活动。活动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线,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故事分享、科学原理讲解与趣味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向中小学生普及核能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科技报国的热情与信念。为确保宣讲效果,活动正式启动前,宣讲团开展了多轮集中培训与集体备课。“宣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让精神穿透时空、直抵心灵。” 指导老师郭先哲在首次集中培训会上明确核心要求。期间,志愿者们集体观看电视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从先辈们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豪情中汲取奋进力量;通过反复讨论与交流,不断优化宣讲内容,将历史细节、科学原理与互动设计有机融合,力求以最生动、最易懂的形式传递知识与精神,为这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 “精神之旅”“科学之旅” 筑牢坚实基础。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句镌刻在戈壁滩上的誓言,通过志愿者的讲述,成为无数中小学生心中鲜活的印记。志愿者段晨蔚以一曲古筝独奏《东方红》拉开宣讲序幕,熟悉的旋律将孩子们的目光拉回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的激动时刻。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黑白影像随之播放,画面中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孩子们纷纷瞪大双眼,满脸写满震撼与好奇。“那时的戈壁滩上,科研人员住的是简陋地窝子,喝的是难以下咽的苦咸水,却创造了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奇迹。” 段晨蔚结合影像,讲述先辈们的奋斗故事,“两弹一星” 精神背后的坚守与奉献,感染着在场每一位孩子。志愿者李金凤放慢语速,深情讲述郭永怀先生的感人事迹:“飞机失事的紧急关头,郭永怀先生和警卫员紧紧相拥,用自己的身体,牢牢护住了装有绝密科研资料的文件包。” 讲到这里,她瞥见台下一个小女孩悄悄抬手抹眼泪。课后,孩子们拉住李金凤认真说道:“郭爷爷用生命保护国家的秘密,我也要像他一样爱祖国。”另一边,志愿者覃思湘在分享王淦昌先生的故事时,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他原本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却为了国家科研事业,毅然改名‘王京’,在戈壁滩上隐姓埋名17年。” 真挚的讲述打动了在场学生,一位初中生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我以前只知道科学家很伟大,现在才真正明白,伟大的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牺牲。”
从“两弹一星”的惊天突破到“华龙一号”的全球瞩目,中国核能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宣讲团展现“强核底气”的核心内容。团队志愿者通过对比分析、案例解读,清晰梳理我国核能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让中小学生直观感受国家科技实力的日益提升,更深刻读懂 “科技自立自强” 背后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三个30年,中国核工业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路。”志愿者金萧宇用一条清晰的时间轴,把这段了不起的历程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介绍 “华龙一号” 时,志愿者姚雨晴带着孩子们逐一细数“十大创新成果”,又举起一张世界核电分布图,声音里满是骄傲:“以前国外说‘中国造不出自己的核电站’,现在咱们的技术走向全球。这就是‘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力量!”“2025年,咱们国家的‘人造太阳’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在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中心完全小学的宣讲现场,志愿者谭琳焯用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点燃了全场热情。“这就像在地球上造了个迷你小太阳,如果未来实现用它来发电,人类就有永远用不完的干净能源啦!”五年级的小张同学听得直拍手:“我们国家好厉害!”
“核能是会发光的能量球吗?”“核电站会不会不安全呀?”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问题,志愿者用趣味实验、互动游戏,把抽象的核能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核辐射是核电科普的重点,更是难点。志愿者王宇欣用“能量粒子的旅行”打比方:“辐射就是微小的粒子在运动,阳光里、土壤中都有它的身影,就像空气一样普遍存在。” 志愿者郭堃炜设计了“核裂变模拟实验”,指导孩子们用小球撞击多米诺骨牌,直观感受 “能量的传递过程”。“每一块骨牌倒下,就像一个原子发生分裂,释放的能量会推动下一块骨牌,这就是核裂变。”他解释道,“但核电站会用‘控制棒’像刹车一样调控反应速度,不会像原子弹那样‘一脚油门踩到底’毫无节制。”孩子们边操作边兴奋大喊:“我学会控制核能啦!” 志愿者杨长艺则通过动画演示压水堆原理:“核燃料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就像烧开水驱动玩具车一样,只不过这里的‘燃料’更高效、更厉害。”核技术的“隐形应用”让孩子们直呼惊叹。志愿者张琬婷讲解安检技术:“火车站的安检机,会用少量射线查看包裹里是否有危险物品,能大大提升安检效率。” 志愿者杨银涛分享了更多生活化例子:“医院靠核技术治疗癌症,食品通过辐射实现保鲜,就连常见的烟雾报警器里,也藏着小小的放射源。” 当他问 “谁用过核技术相关产品” 时,几乎所有孩子都高高举起了手。他们从未想过,每天接触的世界里,竟藏着这么多核能的 “小秘密”。湖北师范大学星“核”追梦宣讲团,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耕细作,将中国核工业的壮阔历程与核技术的奇妙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的鲜活故事。宣讲虽暂告段落,但“两弹一星”精神的回响才刚刚启程,那颗名为“科技报国”的种子,被这束“核”光悄悄点亮,正静待未来绽放光芒。
End
编辑:李梓涵(陕西科技大学)
校对:郭若山(西南大学)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