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靠谱!这支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随叫随到”~
最新动态
靠谱!这支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随叫随到”~
2025-10-151


北大荒的黑土地,承载着粮食安全的重托,更孕育着种植户对丰收的期盼。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支农技队伍——梧桐河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始终与土地同行、与农户同心,用行动诠释着为农服务的使命。

五年来,他们始终以陪伴种植户闯难关、谋丰收为目标,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技术破解难题,书写着属于农技人的奋斗故事。这支队伍从最初的3人小团队,逐步成长为8人的专业力量。他们带着测土仪、试验田数据与技术手册走遍农场每一块土地,不仅收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大荒青年文明号集体”“北大荒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等荣誉,更用实际行动践行“让黑土更肥、产量更高、农户更富”的初心,成为种植户身边“随叫随到的农技靠山”。


科技为犁护黑土
守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这一理念始终贯穿梧桐河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的工作。起初跑田时,服务队志愿者发现不少农户凭老经验施肥,部分地块因氮肥过量导致水稻倒伏、病害频发,部分地块因缺钾少磷造成穗小粒瘪。为改变这一现状,服务队当即确定从土壤源头发力的目标,将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每年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每年春天,冻土刚化至脚脖子深,志愿者们便扛着20多斤的取样器下田,按“50亩一个点”的标准开展取土工作;秋天作物收割后,秸秆尚未清理,志愿者们又踩着没膝的秸秆测定土壤养分。


五年来,志愿服务队的足迹遍布梧桐河农场30万亩耕地,累计开展土壤养分化验4.6万次,为8500多名农户送上“施肥建议卡”,在田间完成530多个水稻肥料试验。如今,梧桐河农场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已达到100%,每一寸黑土的价值都得到充分发挥。

良种为芯破困局
孕育农业增效“金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地处黑龙江第三积温带的梧桐河农场而言,选育既高产抗寒、又适配本地气候的品种,是提升粮食产量的关键。梧桐河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迎难而上,主动承担黑龙江省、集团的水稻新品种试验任务,先后试种840多个水稻新品种,参与1000多个水稻联合体试验。


为精准掌握每个品种的特性,队员们每天天不亮就前往试验田,记录株高、分蘖数、抗病性等数据,即便遭遇小雨也从未中断。因为他们深知,错过一天,长势数据就可能出现偏差。志愿者小张的手机里至今存着3000多张试验田照片,每张照片都标注着品种名、日期和长势情况,这些照片被他视作种子的“成长日记”,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让更多农户直观感受好种子的优势,志愿服务队联合垦丰种业打造60亩“高产优质品种展示区”,每年种植25个以上水稻、玉米、大豆品种,并组织农户“看禾选种”。2024年,梧桐河农场种子订单繁育面积达2万亩,繁育种子1.1万吨,直接带动200多户种植户增收,平均每户增收超1万元。


良法为翼提产能
赋能懂技善种“新农人”


“好种子得配好办法,才能多打粮、打好粮”,这是梧桐河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常跟农户说的话。为提升团队技术水平,队长刘士昌考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推广硕士,跟随郑桂萍教授系统学习先进技术,并完成《旱平垄作双侧双深施肥技术对龙粳31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以扎实理论功底为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多年来,服务队一边在农业科技园区开展试验、摸索规律,一边探索“接地气”的技术传授方式。每年农忙时节,“田间课堂”便准时开课。春天育苗期,队员们蹲在育苗棚里教农户调温、控水,手把手指导立枯病防治;夏天病虫害高发期,队员们背着喷雾器在田里做示范,讲解配药、施药技巧;秋冬季节,在管理区举办培训班,普及收获贮藏知识,避免粮食产后损耗。


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已在梧桐河农场及各管理区开展水稻技术培训90多场次,培训技术员、职工4000多人次;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训80多场次,帮助3500多名种植户掌握看施肥建议卡、按品种特性管理田地的技能。越来越多农户告别“凭经验种地”的老习惯,成长为懂技术的“新农人”。2024年,梧桐河农场水田高产田亩产超1600斤,粮豆总产达18.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五年深耕,梧桐河青年助农志愿服务队深刻领悟到,北大荒精神是与种植户共同在田间淌过的汗水、晒过的烈日,助农使命是将技术转化为农户手中的“丰收钥匙”。未来,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坚守这片黑土地,持续开展测土护土、选种育种、送技上门工作,用脚步丈量每一块耕地,用技术助力农户增收,以实际行动践行“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承诺,为北大荒孕育更多丰收图景,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北大荒力量。


End

来源:微信公众号“美丽宝泉岭”

编辑:杨舒媛(中国海洋大学)

校对:钱易萌(南京艺术学院)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