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双节同庆。在国庆、中秋假期里,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景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而在这人潮涌动间,一抹抹“志愿红”格外耀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服务,为游客的双节旅途保驾护航,用青春的汗水与微笑,为昭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成为这个假期里景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青年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团昭化区委积极对接四川省内高校,还同步面向社会青年群体拓宽招募渠道,提前明确志愿服务岗位的具体要求与志愿者选拔标准。9月26日,团昭化区委在线上发布招募令,短短几天便吸引200余名大学生和社会青年报名。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58名综合素质过硬的志愿者,组建青年文旅志愿服务队,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确保每位志愿者都能以专业素养服务游客。
“我们的培训内容涵盖景区知识、服务礼仪、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还定制化了多种游玩方案,让游客在双节期间可以玩得舒心、玩得尽兴。”青年志愿者岳莉雯展示着手中的《服务手册》,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景区周边停车场位置、特色餐馆营业时间、非遗项目介绍等实用信息。
“您好,麻烦问下古城里的县署在哪个区域?我们想去看县令审案情景演艺。”10月1日早晨,昭化古城瞻凤门的“青年文旅志愿服务小站”前便迎来了第一位咨询游客——来自重庆的陈先生带着父母和孩子,特意趁着双节假期来感受昭化的三国历史文化。青年志愿者张小龙立刻起身,熟练地拿出景区地图,一边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县署的位置,一边耐心讲解“您从这个门进去,沿着主街走大约300米,看到‘昭化县署’的牌坊后左转就是”。细致地指引让陈先生一家连连道谢。
这样的温馨场景,在双节期间的昭化古城景区不断上演。
为切实保障游客游玩体验,团昭化区委提前谋划,节前多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景区实地摸排,结合景区平时的人流数据与节假日游客行动轨迹,重点关注游客容易迷路的岔路口、需要休息的观景台、缺乏指引的服务设施周边等“需求痛点”,最终在昭化古城景区精准锁定3个关键区域,建立“青年文旅志愿服务特色小站”。
这些小站虽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成为了游客在景区内的“温馨港湾”。小站不仅为游客提供咨询指引、旅游路线推荐、景点讲解等基础便民服务,还精心配备了医疗用品、景区地图、雨伞等物资。
10月1日下午,昭化古城突降小雨,不少游客没带雨具。青年志愿者们迅速从站内取出备用雨伞,免费借给游客使用,并为淋湿的游客提供热水。“本来以为下雨会影响游玩心情,没想到志愿者这么贴心,不仅借我们雨伞,还提供热水,感觉特别温暖。”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说。据统计,双节假期期间,青年文旅志愿服务小站累计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3.6万余人次。
国庆、中秋假期,58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咨询引导、旅游推介、特产展销等多个岗位,以专业与热情共同为游客撑起一把覆盖全程的“暖心伞”。
10月3日,在昭化古城城楼上,青年志愿者张思怡正举着相机,帮助来自甘肃的马先生一家调整拍照姿势。“小朋友往爸爸妈妈中间靠一点,笑一笑,咱们把身后的城墙拍进去,特别有纪念意义!”随着“咔嚓”一声,马先生一家的笑容定格在照片里。“本来想着找路人帮忙拍张合影,没想到志愿者主动过来,还帮我们选角度、调光线,拍出来的照片比我们自己拍的好看多了!”马先生看着拍的照片,开心地说道。
同日下午,瞻凤门“青年文旅志愿服务小站”迎来一名八九岁的小女孩。她红着眼眶求助:“我找不到妈妈了,可以帮帮我吗?”青年志愿者胡艺栏迅速安抚女孩情绪,询问到家长电话后立即拨出,告知小站具体位置。短短2分钟后,女孩母亲匆忙赶到,见到孩子安然无恙,激动地握住志愿者的手连连致谢。胡艺栏贴心叮嘱:“可以给孩子准备写有联系方式的挂牌,能提升出行安全性。”
“国庆中秋假期,游客量比平时增加3倍多,正是有了这群青年志愿者的助力,景区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游客投诉率下降了近50%。”景区工作人员李小凤感慨道。青年志愿者们不仅用服务解决游客难题,更主动担当“昭化文旅宣传员”。在讲解路线时,穿插介绍昭化火锅鱼、太守麻花等本地特色美食;在与游客交流中,推荐“蜀汉密令风云剧本杀”“湿地音乐会”等新兴文旅项目,带动景区二次消费。
团昭化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青年文旅志愿服务活动,既是校地协同推动“青年赋能文旅”的生动实践,也是引导大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重要载体。下一步,团区委将深化与高校合作,建立“假期服务+日常实践”长效机制,吸引更多青年加入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同时,积极整合资源,鼓励大学生围绕昭化文旅开发文创产品、设计特色路线,让青春力量持续为昭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能。
双节假期虽已落幕,但青年志愿者们留下的“志愿红”,已成为昭化文旅最亮丽的底色。未来,将有更多青年带着热情与智慧,扎根这片承载着历史与活力的土地,用青春的汗水,书写昭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End
编辑:袁银雪(山西大学)
校对:朱蕾玲(湘潭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