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志青春丨我将青春酿成一壶酥油茶
最新动态
志青春丨我将青春酿成一壶酥油茶
2025-09-265



朗读者:王品皓(浙江工业大学)

  本期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闫万平,201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曾服务于西藏自治区,现工作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


2015年的我,刚从大学毕业,怀揣着一腔热血,参加了西部计划,踩着盛夏的尾尖来到了西藏,开启了一段志愿服务之旅。不承想,这段旅程我已经走了十年。


那时的我,多像一粒被春风卷着跑的蒲公英种子。从甘肃的黄河岸边出发,掠过麦浪翻滚的河西走廊,飘向唐古拉山的褶皱深处。记得晨光漫过乌鞘岭的那天,列车向西疾驰,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先是黄土高坡上倔强的旱柳,接着是戈壁滩上贴地生长的骆驼刺,最后是昆仑山的雪线撞进眼底,风裹着沙粒敲打着玻璃。


在拉萨的阳光里,我活成了一株笨拙的风滚草。从初入职场的跌跌撞撞里,明白了“服务”不再是课本上的词,是福利院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是拉萨河畔保护环境的身影,是办公室里充实的忙碌,是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的快乐……


后来,风滚草慢慢扎了根。从怀揣赤诚的志愿者,到扎根尼玛县的基层干部。在驻村的日子里,我与老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探讨、一起成长……



工作期间,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徽别在胸口那天,我抚摸着徽章,心里想着,以后要做藏北的青稞,扎得稳,也能酿得出甜。


十年光阴,是一粒青稞的青春“长征”。它从河西走廊的黄土地里吸足养分,穿越四千公里的季风与霜雪,终在藏北的冰碛岩缝中,顶着严寒冒出绿芽,长成沉甸甸的穗。


如今我的第二故乡,早已不是记忆里的模样:牧道旁立起了信号塔,孩子们的课本里夹着彩色的插画,连县城的小卖部都能买到甘肃的苹果。


去年藏历新年,我在牧民家煮酥油茶。看着奶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的热气,我突然懂了,当初在党旗下诵读的誓词,不是一句需要记住的话。它是要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光阴,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把群众的冷暖揣进怀里,把每一件小事做扎实,最终酿成一壶能温热岁月的酥油茶。



End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盖烁宇(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海报:公艺云(郑州工商学院)

插图:千库网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