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的创意与乡村的脉动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期,在广东省阳春市基层一线,来自多所省内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给出了精彩答案。
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墙体彩绘、广场改造、品牌设计、影像记录等多元实践,不仅让阳春的村容村貌悄然蝶变,更深耕本地文化、赋能特色产业,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蓝图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动图景。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也为阳春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日,来自广州工商学院的志愿者们来到阳春市潭水镇盘新村,开展以“艺术赋能、运动融合、文化焕新”为核心的乡村改造实践,通过墙体彩绘、广场改造、石墩美化等系列举措,累计优化公共空间超1000平方米,用青春笔触绘就乡村新图景。
广州工商学院志愿者进行墙体彩绘
为摸清村落发展现状与村民真实需求,志愿者们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近百余户村民等方式,最终确定以“艺术为魂、运动为骨、童趣为脉,融合本土农耕文化与生活需求”为核心,打造特色实用型现代村落。
在乡村体育设施美化方面,志愿者改造后的篮球场以蓝、黄为主色调,场上鱼稻图案灵动,既体现当地鱼苗养殖的特色,又融入水稻种植的元素;两个羽毛球场各有巧思,一个融入小溪游鱼元素,呼应村里的鱼苗养殖;一个铺展“潭水”字样,富有本土特色。
广州工商学院志愿者为村民广场进行改造
在村内功能区域改造方面,志愿者以清晰的功能划分实现了晾晒、休闲需求的有序承载。例如,儿童区“萝卜蹲”彩绘取材于常见水果,钢琴键跳远标识以音阶式设计呼应村落活力氛围;健身器材更新后整洁实用,停车场车位规整、地面崭新。此外,村内的石墩还被绘制了各种动物图标,突击队为部分墙壁绘制了多彩墙绘作品,有丰收、环保、文旅等主题。这些贴近生活的改造,为盘新村营造了更有温度的生活氛围。
广州工商学院志愿者为村内石墩进行彩绘
“去发光,而不是被照亮。”墙绘上的这一字句,不仅是青春逐梦的印记,更是建设乡风文明的有力宣言。大学生们充满创意的村庄改造,让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村民生活,有利于增强村民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近期,来自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建筑装饰学院的15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阳春市石望镇,在这里开展了为期8天的实践服务活动。
这支由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学前教育、应用英语等专业学子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以“彩绘石望:党建红、设计蓝、生态绿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为主题,通过党建共建、文化挖掘、环境提升、产业赋能、教育帮扶等多维度行动,将课堂所学融入乡村实践,为石望镇的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志愿者在“七彩假期”公益夏令营中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抵达石望后,服务队便与石望镇党委开展党建共建,并挂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者们通过参观严中孚烈士故居、古铜陵牌坊、梁镇南将军府,走访全国劳模、老党员及驻村干部,聆听“乡村振兴党课”等,深刻感悟历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期间,队员们还为村庄、学校设计“红色文化墙”和特色文化宣传栏,并为35名留守儿童举办了“七彩假期”公益夏令营。
石望镇是“千年古铜陵”所在地,志愿者们依托专业优势,深入古铜陵牌坊、梁镇南将军府建筑群、石望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石望铸钱遗址等地调研,挖掘提炼“古铜陵”“古钱币”“梁镇南将军府炮会”等核心文化IP,为石望镇设计了镇域专属LOGO及特色农产品包装方案,文化元素被巧妙融入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志愿者在梁镇南将军府进行测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志愿者们深入石望镇腐竹厂、米粉厂、大米加工厂、香水柠檬种植基地等地,发现当地农产品存在品牌弱、包装简、电商短板突出等问题,遂为当地设计了特色农产品包装方案,为农户提供短视频制作和电商平台操作培训,还为石望镇设计了镇域专属LOGO和特色农产品展厅,拍摄了一部石望镇农产品宣传片。
近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阳春市石望镇,深入石望特色产业,用镜头记录当地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校地对接会上,志愿者们与石望镇有关领导进行深入交流,随后前往石望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石望镇建设村、四季香水柠檬种植基地等地进行参观,实地走访,并与村干部进行交流。通过会谈,团队了解到建设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这为拍摄宣传片提供了良好思路。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在香水柠檬种植基地拍摄
在香水柠檬种植基地拍摄过程中,漫山遍野的青绿果实在枝头轻摇,景色优美。据悉,石望镇香水柠檬种植面积超过1.7万亩,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3000多户种植户。这里的柠檬不仅成为奶茶界的“人气担当”,还被制成酵素、润喉膏,甚至成为洗衣液中的天然香源。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在米粉车间拍摄
镜头下,石望镇的精彩画面被一一记录:金旺酒厂采用古法工艺,在酿酒过程中炉火熊熊燃烧,令人震撼;在阳春市喜乐食品有限公司的米粉车间里,石望米粉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不断产出;在石望镇简明村委会三胜村,阳春根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被一一展现;在金荣传统腐竹厂,镜头捕捉了每一个细节:筛豆时扬起的轻尘、煮浆时翻腾的泡沫、工人揭皮时专注的眼神……这些画面不仅展示了当地的丰富文化,更展现了“百千万工程”实施的亮点成效。
结束服务后,志愿者们还运用数字技术为石望镇设计了专属LOGO及系列文创产品。
End
编辑:朱蕾玲(湘潭大学)
校对:袁银雪(山西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