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有欢乐有成长,大学生志愿者带孩子们解锁别样假期~
最新动态
有欢乐有成长,大学生志愿者带孩子们解锁别样假期~
2025-09-11
3
在这个暑期,
一群怀揣理想的大学生志愿者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在陕西省铜川市社区课堂书写了动人的教育故事。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课堂,在服务中深化认知,在实践中锤炼品格。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最美的模样,就是把个人成长融入社会需要,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价值。
化学“魔法师”用科普点亮童心
在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天宝滩社区的教室里,五彩的化学试剂、神奇的实验现象和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这是安康学院化学专业学生高歌连续第三个暑假为孩子们带来的“化学魔法”课堂。三年来,这位大学生志愿者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为6至12岁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面对年龄跨度大的学生群体,高歌摸索出一套“生活化化学实验”教学法。“第一次备课最困难,要找到既安全又有趣的实验方案。”她回忆道。为了确保每个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她常常反复测试到深夜,将抽象的化学原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生活魔法”。
在一次“变色实验”演示中,一个女孩的提问让课堂迸发出思维火花:“老师,妈妈用的84消毒液也是这个原理吗?”高歌抓住这个契机,生动讲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让她倍感欣慰。“最让我惊喜的是,课后孩子们主动分享生活中的化学发现,这说明科普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宣讲“两弹一星”精神
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高歌还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社区组织的培训中,师范生教她用儿歌讲解知识,医学生分享了急救技巧。“我们就像不同的化学元素,通过‘化学键’紧密连接,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课堂体验。”
三年的志愿服务让高歌收获颇丰,从最初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从照本宣科到灵活互动。
“志愿服务不仅教会我如何教学,更让我理解了社会责任的意义。”
如今
,她正计划将教学经验整理成册,为更多志愿者提供参考。
“知在行中成,行在知中深。”高歌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志愿服务感悟。
她表示,将继续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在科普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更多孩子感受化学的魅力。
辅导课堂上奏响成长“交响曲”
这个假期,西安理工大学学生郭姿彤在王益区桃园街道光明社区开启了一段特殊的暑期实践。在蝉鸣与笔尖沙沙的交响中,这位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孩子们共同书写了关于教育与成长的故事。
7月的午后,光明社区活动室的吊扇缓缓转动。郭姿彤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站在孩子们面前时,手中的粉笔微微发颤。当她讲解“鸡兔同笼”数学题时,扎着羊角辫的小雨天真地提问:“老师,鸡和兔子为什么要关在一起呀?”这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让她意识到,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她蹲下身,用孩子们熟悉的笔袋作比喻,让抽象的数学题变得生动起来。
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在辅导过程中,郭姿彤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面对总把“太”写成“大”的小宇,她用“给大人戴帽子”的形象比喻,成功解决了这个书写难题。三年级的小昊从最初的调皮捣蛋,到最后能安静完成作业,这些转变让她明白: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的智慧,更需要平等对话的耐心。
结营那天,孩子们用纸星星和画作表达谢意。小昊送来的画上,卡通形象的“大姐姐”被一群举着作业本的小朋友围着,稚嫩的笔触里满是真挚。郭姿彤感慨道:
“我们或许没能教会他们太多知识,但这段共同度过的时光,已经在彼此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
“
这个暑假让我
明白,
志愿服务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让我们看见世界的真实模样,有笨拙的成长,有细碎的温暖,更有那些藏在日常时光褶皱里,需要用心才能触摸到的真实。
而这些,恰恰是课本里没有的人生课题。
”郭姿彤说。在光
明社区的日子里,她不仅践行了志愿精神,更收获了课本之外的人生启迪——教育是双向的成长,而真正的成长往往藏在最平凡的日常里。
魔术课堂里的“双向魔法”
这个暑假,浙江理工大学大一新生沙柯均作为志愿者走进新区咸丰路街道绣园社区暑期公益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术兴趣课。从初次站上讲台的忐忑到圆满结课,这段志愿服务经历不仅让沙柯均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更让他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为了让魔术课程既有趣又易懂,沙柯均提前筛选内容,最终确定了“跳跃的绳结”“扑克牌预言”等5个简单易学的魔术。他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对着镜子练习动作细节,甚至邀请家人担任“试课观众”。为了完善“消失的硬币”魔术的教学方案,他熬夜到凌晨两点调整讲解词,力求用最生动的语言传递魔术的魅力。
第一次走进教室时,面对30多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沙柯均的手心沁满了汗水。但当他成功完成第一个魔术表演后,听到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和惊叹声时,紧张瞬间化为动力。他逐渐摸索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用故事引入魔术、分解复杂步骤、增设趣味互动。课堂上,孩子们从最初的生涩模仿到后来的自信表演,每一步成长都让他倍感欣慰。
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趣味互动
在教学中,沙柯均格外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活泼的小崔总是第一个举手尝试,带动了课堂氛围;羞涩的铄铄从不敢上台到独立完成表演,收获了掌声;爱思考的皓轩不满足于模仿,课后主动探究原理甚至尝试创新。这些反馈让沙柯均深刻体会到,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的智慧,才能真正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
这段经历也让沙柯均实现了蜕变。他从照本宣科到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从紧张语塞到从容掌控课堂节奏,更学会了用鼓励代替批评、将知识转化为游戏。
这个暑假,沙柯均与孩子们共同完成了关于勇气与蜕变的“魔术表演”。
这场志愿服务之旅为社区儿童带去了欢乐与新知识,也让沙柯均在实践中收获了责任、耐心与教育的真谛。
光影记录青春 实践诠释担当
8月的第一天,在印台区三里洞街道新建社区活动中心,一个手持相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昆明理工大学准研究生王姝琳。作为“七彩假期”志愿者,她与团队成员在新建社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段难忘的暑期时光。
“咔嚓”一声,相机定格下孩子们专注听讲的神情;“滴滴”轻响,摄像机记录下志愿者们耐心辅导的画面。“我希望通过影像,让更多人看到基层教育的真实面貌,感受志愿服务的温度。”王姝琳说。
除了实时记录,王姝琳还利用休息时间整理素材、剪辑视频。夜深人静时,她常常对着电脑屏幕反复修改,只为将零散的片段串联成感人的成长故事。
放下相机,王姝琳又化身“小老师”,与孩子们亲密互动。在辅导作业时,她耐心解答着孩子们的疑问。看着孩子们从困惑到领悟的表情变化,
王姝琳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她深有
感触地说。
书法课上,王姝琳握着孩子们稚嫩的小手,一笔一划地示范着。“横要平,竖要直……”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写出了工整的楷书。“书法不仅是写字,更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姝琳表示。
大学生志愿者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
手工制作区更是热闹非凡。彩纸、剪刀、胶水……简单的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作品。“老师,看我做的火箭!”“我的小房子漂亮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成果。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志愿者们还精心组织了系列实践活动。在印台区消防救援大队,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消防装备,观摩了消防演练。走进印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官的讲解,孩子们对法律有了初步认识。在印台区禁毒宣传教育基地,触目惊心的案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
志愿活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用精彩的表演回报志愿者们的付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铿锵有力的朗诵声回荡在活动中心。手语舞《感恩的心》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学生志愿者们也献上了歌曲《大梦想家》,欢快的旋律中,寄托着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书本里,更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回顾这段志愿服务经历,王姝琳深有感触。
她表示,作为即将入学的研究生,这次活动让她对学术研究有了新的思考。“学术研究要扎根大地,服务社会,这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王姝琳说,她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End
来源:《铜川日报》2025年08月17日03版(
记者:焦悦
)
编辑:
杨舒媛(中国海洋大学)
校对:
杨茹绚(中国海洋大学)
责编:朱富江
校审:
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