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有趣又有料!大学生志愿者带你“玩转”暑托班~
最新动态
有趣又有料!大学生志愿者带你“玩转”暑托班~
2025-08-30
9
今年夏天,上海市宝山区爱心暑托班如期开班。在12个街镇共81个班次里,
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成果,自主研发了科创、传统文化、非遗等系列精品课程。
100余节自研课程,轻松活泼的趣味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拓宽视野,更让高校学子的专业智慧在服务社会的“试验田”里结出甜甜的果实。
指映星河,爱跨山海
让关爱在指尖流转
来自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的星临志愿服务队
,带着36堂“指映星河”手语体验课走进宝山区暑托班的课堂。
课上,大学生志愿者们以一部聋哑人主题的原创皮影戏开篇,并手把手地教授问候语等基础手语,从“你好”的轻柔手势到“谢谢”的温暖比划,一点点引导孩子们发现,原来指尖的舞动,也能成为传递心意的桥梁。
最亮眼的,还要属那枚特别设计的“课堂徽章”—— 融合着“手语连接你我,爱心传递世界”主旨与象征连接的手势元素,让“手语传情”的美好融入孩子们心间。
刚刚结束西部计划服务的志愿者卢自远,带着戈壁的风沙与阳光走进教室。他将西部计划的故事融入课程中,帮助孩子们体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温暖他人的光”的真谛。
与“山文甲”邂逅
古今“穿越”解码千年匠心
“你知道古代将士的‘护身铠甲’长什么样吗?”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今问答”,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战甲奇遇记”。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螺丝钉万义志愿者团队
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把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山文甲”搬进了杨行镇、顾村镇与月浦镇的暑托班课堂。总计9节国风盔甲系列课程通过生动的讲解、有趣的互动、沉浸式的体验,让“山文甲”从历史典籍中的文字描述跳脱出来,变成孩子们眼中可见、手中可触的鲜活文化符号。
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将山文甲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唐代初期的起源传说,到明清时期的形制演变,山文甲不仅是古代军事装备的杰出代表,更承载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与工艺密码。
孩子们手持模拟甲片的材料,亲身体验山文甲“错扎法”的精妙。屏住呼吸,凹槽相对,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材料相互咬合,也深深体会到铠甲上承载的古人智慧与匠人精神——只有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技艺的执着坚守,才能造就这一件件精密的铠甲,守护万千将士们的生命。
时光穿梭,红色传承
一次跨越八十年的采访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育学院初心志愿者团队
走进宝山区高境镇、罗泾镇、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的暑托班办班点课堂,开展了20场“特殊”的采访课程。
大学生志愿者们系统地向孩子们传授采访的核心概念、实用采访方式以及专业采访技巧。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采访的初步认知。
“如果能见到80年前的抗日战士,你会问什么?” 7月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教室的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二十双亮晶晶的眼睛里瞬间燃起好奇的火苗,纷纷举手问答志愿者老师的问题。
练习环节里,孩子们两两结对模拟采访。有一名学员扮演战士接受采访,他故意压低声音说“我当年扛过步枪”,另一名同学立刻追问“步枪重不重?您第一次开枪怕不怕?”原本轻松活泼的模仿,渐渐变得认真起来——那些从课本里读到的“英雄”,好像突然有了具体的模样。
通过一场采访,孩子们穿越80年的时空,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那些在战火中守护家园的战士们深深感动,也更加明白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执漆为笔,扇暖童心
我们共筑温暖记忆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蒲公英志愿者团队
将14节漆扇主题课程送进大场镇与庙行镇的爱心暑托班里。
大学生志愿者们细细讲述漆扇里藏着的历史故事。从古代文人墨客的扇面雅趣,到传统漆艺的独特技法。调配漆料时的色彩搭配、入水晕染时的轻重节奏、扇面题字的一笔一划都手把手地示范讲解,带领学员们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美丽漆扇。
志愿者们还带着小朋友们悄悄准备惊喜,让每一个精心制作的漆扇,都成为传递心意的使者。孩子们在扇面上郑重写下暖心祝福,寄托对环卫工人与消防员战士们的感恩与敬意。
课后,志愿者们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漆扇转交到环卫工人与消防员战士手中,让这面小小的扇子,传递着对城市“美容师”与“守护者”们的感激与祝福。
我和“青铜”有个约定
守护国宝密码,触摸千年文明
当盛夏的阳光洒在青铜的纹路,当稚嫩的指尖触碰到千年的文明,这个热烈的夏天,一场关于青铜文化的奇妙之旅,正在宝山区高境镇、淞南镇、张庙街道的暑托班办班点里悄然开启。
来自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工作协会的绘梦天平团队
志愿者,开展了33节别开生面的青铜课程。他们以“文化传承”为笔,带领孩子们触摸历史的温度。孩子们通过哪吒结界兽纸贴画感受传统元素与创意手工的巧妙碰撞。志愿者们还以画笔为媒介,传递对“龟鱼CP”这一古典纹饰的独特理解与无限想象。
孩子们以超轻黏土和纸杯为材料,亲手塑造出三星堆面具的神秘造型,让青铜文明在指尖重现。以“守护青铜魂——大克鼎之谜”为主题的剧本杀形式课程,将西周大克鼎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娓娓道来。
活动尾声,孩子们在《守护誓言》卷轴上郑重亲自签下名字、按上手印,集体宣读誓言,稚嫩的声音层层叠叠,更加坚定了对国之重宝的守护信念。
这个夏天,这群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带来精彩课程,用心用情陪伴孩子们。他们正以生动的实践证明,传承从不遥远。它可以是一堂课的温度,一双小手的创造,一场跨越时空的共鸣。
期待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心手相牵走在志愿的路上。
End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青年志愿者”,部分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SHUPL政管之声”“青春二工大”等
编辑:
张岚轩(陕西科技大学)
校对:
郭丽蕊(西南大学)
责编:朱富江
校审:
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