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志青春丨戈壁有风 青春有向
最新动态
志青春丨戈壁有风 青春有向
2025-08-201


朗读者:杨晓(绵阳城市学院)

  本期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张佳怡,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泽普县。

7月15日,我离开家乡坐上了前往新疆的火车。


一路向西,窗外的景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悄悄改写。起初是熟悉的草原,羊群在草浪里时隐时现,蒙古包的尖顶像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后来草色渐渐淡成浅黄,最后被无垠的戈壁彻底取代。干燥的风卷着沙砾拍打窗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远处的沙丘在阳光下泛着金箔般的光泽,一眼望不到边际。我趴在窗边数着掠过的电线杆,忽然明白“辽阔”二字,从来不是书本里抽象的形容词,而是风里的沙、土里的石、天际线处那道模糊的蓝。



在火车上,住在下铺的新疆姐姐听说我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给我讲了许多新疆的美景美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反复说着“新疆欢迎你”。


一路上,从内蒙古的草原到新疆的戈壁,湿润的空气逐渐干燥起来。这样的变化,“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的感慨,真切地涌上心头。


如果说新疆的大美让我震撼,那么泽普的小温暖让我迅速找到家的感觉。


到达喀什大学后,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学姐便已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箱,用亲切的话语表达对我的关切,让我原本因陌生而紧张的心一点点松了下来。作为今年第一个抵达泽普县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感受着学长学姐热情接待的同时,也被这份温暖感染着。



“明天起,你就是迎新队伍的一员啦。”第二天一早,学长指着校门口的红色横幅说。


横幅在风里猎猎作响。我学着学长学姐的样子,在签名板旁铺开登记表,接过新来的志愿者手里的行李,笑着说“路上辛苦了”。看着他们神情逐渐放松,忽然就明白,温暖从来不是单向的流动,它像一条河,从上游流向下游,又在下一个转角,被新的浪花托起。

 

当暮色为泽普的天空晕染开温柔的靛蓝,叶尔羌河的水波正摇晃着碎银般的月光,2025年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就在这片被星光点亮的天地间相聚。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们,带着不同的乡音,却怀着同样滚烫的理想,读懂了彼此心中对西部大地的向往。


这一夜,叶尔羌河的月色与跳动的篝火,成了青春与理想最动人的背景。从五湖四海来,向万里山河去。这场相聚不是终点,而是无数故事的序章。那些关于奉献的、成长的、与这片土地共生的故事,正从这团火焰里,从这条河流旁,悄悄开始。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带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而来,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我才更深刻的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不仅是我来奉献,更是我被需要。


有人说新疆是一本需要用心去读的书,于我而言,这本书的第一页已经翻开,字里行间写满了震撼温暖与责任。

 


来之前,我总在想我能带来什么。我带着内蒙古的风,带着课本里的知识,带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以为自己是来给予的。


可是真正站在这里才明白,我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新疆的风教会我辽阔,让我懂得跳出眼前的得失,看见更长远的天地;学长学姐还有志愿者小伙伴的真诚教会了我纯粹,让我明白最好的相处,是把信任交给对方;而为大家服务的细节又教会了我责任。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带着这份最初的体验与感受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不辜负这份信任,也不辜负这片让我心动的土地。因为在这里,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每一次付出都在生长。


我们把青春的热忱播撒在泽普的土地上,而这片土地,也正用它的辽阔与温暖,滋养着我们。就像那些扎根戈壁的胡杨,向下扎根越深,向上生长越旺;也像一本摊开的书,读得越用心,越能读懂字里行间的深情。


青春最动人的模样,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精致,而是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的担当,是把“我”的故事,写成“我们”的篇章。


泽普的风还在吹,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写下序章。



End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泽普共青团”

编辑:胡嘉恒(浙江工业大学)

海报:李(福州大学)

插图:千库网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