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遴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公告》,共遴选出1500支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服务团队,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等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砥砺强国志,网安万里行”暑期实践志愿宣讲团的志愿宣讲之旅。
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7月15日至2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砥砺强国志,网安万里行”暑期实践志愿宣讲团赴陕西多个社区、乡村及中国“两弹城”开展实践宣讲活动。
7月19日至20日,志愿宣讲团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国“两弹城”开展学习实践,深入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赤诚与担当。在四川两弹城博物馆,队员们身着统一服装,来到“两弹一星”元勋塑像、红色标语墙等标志性场景前,录制思政微宣讲视频,讲述“两弹一星”故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这份精神穿越时空,正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在关键领域必须把核心技术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沐浴在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氛围中,宣讲团志愿者坚定地说出了这番话。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透过泛黄的手稿、简陋的实验设备,触摸到那段“用算盘打出原子弹数据”的峥嵘岁月。在邓稼先旧居前,全体志愿者整齐列队,向这位隐姓埋名数十年的科学巨匠深深鞠躬。有队员轻声感慨:“原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不是口号,而是一代人的青春选择。”“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在陕西省蒲城县党睦镇孝通小学,志愿者们以《马兰开花》歌谣为切入点,以“红色铸魂、科技启智、生活育人”为主线,通过三个维度生动展开宣讲。“红色铸魂”环节,志愿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讲述王淦昌、郭永怀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科技启智”部分,志愿者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将晦涩难懂的核原理变成奇妙的科学秀,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生活育人”环节则结合日常场景,科普核电站、医疗辐射等实用知识,帮助大家消除对核辐射的误解。“当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的意义。我们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点燃梦想。”宣讲团志愿者李亚琦说道。宣讲团先后走进西安市碑林区建南社区、未央区府东社区、长安区三堰社区、未央区恒大名都社区、雁塔区上元郡社区及海量新英里社区等多个社区,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累计覆盖群众200余人次。“从吃香蕉到做CT,从坐飞机到住高原——不同场景的辐射剂量差异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从“华龙一号”这个国之重器的钢筋铁骨,到耳熟能详的医疗CT,志愿者们用一个个鲜活的生活案例,拨开了核辐射的神秘面纱,让“谈核色变”的迷雾渐渐散去。“原来辐射就像阳光,适量是温暖的,过量才会灼伤。”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比喻道。特别设置的核知识科普课堂,志愿者将核技术与日常生活巧妙关联,让专业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原来核能不仅安全高效,还能助力碳中和,守护蓝天白云。”王大姐感慨道。宣讲团志愿者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以心灵感悟精神力量,用鲜活的故事传递信念火种,用创新的形式诠释价值内涵,努力让“两弹一星”精神的红色基因在群众心田深深扎根、悄然发芽。
End
编辑:李巧娜(浙江工业大学)
校对:林洁玉(南京艺术学院)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