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为孩子们点亮最该追的“星”~
最新动态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为孩子们点亮最该追的“星”~
2025-07-311

编者按

2025年5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遴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公告》,共遴选出1500支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服务团队,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等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西南交通大学“‘核’你一起,凝‘星’聚力”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志愿宣讲之旅吧!


为大力弘扬与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激发广大青年投身强国事业的热情,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组建了“‘核’你一起,凝‘星’聚力”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于7月9日起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金粮社区、温江区万春镇,为社区小朋友们开展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通过创意手工、心灵对话等丰富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研先辈的智慧与坚韧,在互动交流中理解家国担当的意义,进而培养科学探索的热情、涵养深厚的爱国情怀。

“算盘珠里算出的强国梦”


在金粮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团以“国之重器”为主题,为青少年讲述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在缺乏先进计算设备的条件下,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算盘完成了关键数据的计算。”宣讲团志愿者郝远结合历史影像,向孩子们讲述了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当屏幕上出现科学家们埋头计算的画面时,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向往。


宣讲中,志愿者们还深情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们的感人事迹:隐姓埋名二十八载的邓稼先,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之心诠释家国情怀;独创“于敏构型”的于敏,用智慧与坚韧铸就国防盾牌;放弃海外优渥待遇毅然归国的钱学森,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报效桑梓……这些科学巨匠的故事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不倒翁中的科学脊梁”

“科学家们为什么像不倒翁一样,永远打不倒呢?”宣讲团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手工实践课。

“科学家们正如这不倒翁,纵使千磨万击,依然岿然挺立。”志愿者王宇涵在指导孩子们制作不倒翁时动情地说道,“当年苏联专家撤离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从一穷二白发展到成功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用四年时间给出了最好的回答,这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孩子们用彩笔在不倒翁上精心绘制卫星、原子符号等图案。这小小的不倒翁,不仅是巧手制作的工艺品,更成为承载“两弹一星”精神的文化符号,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科学报国的信念丰碑。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宣讲团志愿者骆名阳提出问题后,孩子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历史到现在,宣讲团通过今昔对比,让青少年深刻体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

宣讲团志愿者巧妙运用“时空对话”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从六十年多前科研人员用算盘珠演算出“蘑菇云密码”的艰苦岁月,到如今“华龙一号”核电技术闪耀世界的辉煌成就,生动的对比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虽然科研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始终熠熠生辉。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源泉。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宣讲团志愿者努力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载体,让“两弹一星”精神在稚嫩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End

源: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核’你一起,‘凝星’聚力”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供稿

编辑:郭若山(西南大学)

校对:李梓涵(陕西科技大学)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