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别样暑期,大学生志愿者用科技点亮乡村课堂~
最新动态
别样暑期,大学生志愿者用科技点亮乡村课堂~
2025-07-231


编者按

2025年4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发布了《关于遴选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的公告》,面向全国高校遴选出1000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暑假期间面向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新兴领域群体未成年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都理工大学“索玛花开·心联e站”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故事!


近日,成都理工大学“索玛花开·心联e站”志愿者团队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特木里镇,开展为期15天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AI禁毒教育、VR科技体验等形式,为当地200余名山区儿童带来别开生面的暑期课堂。

科技赋能:AI+VR打破教育边界

在布拖县禁毒教育基地,大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打造沉浸式禁毒教育体验。AI智能交互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触发3D动画,直观展示神经元在毒品侵蚀下的病变过程;大数据可视化模型则动态呈现毒品引发的社会连锁反应。一位参与体验的彝族儿童感叹“毒品会偷走爸爸妈妈的爱”,生动诠释了科技教育的感染力。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团队自主研发的VR教学系统。通过硬纸板和凸透镜片组装的简易VR设备,孩子们首次“触摸”到海底生物、“穿越”至恐龙时代。这种低成本、高互动性的科技教育模式,为破解山区教育资源匮乏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红色教育:在童心中播撒爱国种子

“祖国在我心中”主题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大学生志愿者们指导孩子们用彩纸拼贴五星红旗,并深入讲解旗帜的设计内涵。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在教室响起,稚嫩却坚定的童声让在场志愿者动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则通过“垃圾分类小能手”“友善之星”等实践活动,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教育创新:打造可持续帮扶模式

团队负责人蒋坤明介绍,大学生志愿者们特别注重教育成果的可持续性:一是建立1+N帮扶机制,1名志愿者持续对接多名儿童;二是开发可复制的课程包,包含12个科技教育模块;三是搭建线上辅导平台,实现长期远程教育支持。


布拖县社区负责人莫日普拉芝表示,“这种将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仅填补了山区教育的空白,更点燃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据悉,成都理工大学将与布拖县建立长期帮扶关系,计划每年派遣3批志愿者团队,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凉山州其他县市。



End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蒋坤明、肖梦涵、徐宇萱),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科青听”

编辑:叶畅颖(东莞城市学院)

校对:钱易萌(南京艺术学院)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