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索昊榕(中国海洋大学)
大学期间,每当听到有人用“贫困山区”定义贵州时,我总会认真补充家乡“大数据之都”、“国酒茅台之乡”的多重身份。毕业之际,我毅然响应号召,选择扎根西部故土,用青春笔墨为家乡建设添彩。
此起彼伏的电话、看不完的消息、加不完的班是办公室工作的常态,这些琐碎的事务常常让初到岗位的我手忙脚乱。那时的自己经常在心里抱怨,“在办公室做这些繁琐的事情到底有什么意义?”
直到接到了第一个群众来电,“幺妹,我家没水了嘞,都好几天了,那么热的天土都干死咯”。一位叔叔在电话那头喋喋不休地用方言抱怨着。接听完电话后,有了前期办公室工作的经验,我脑海中立刻闪现了负责保障供水的站所及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汇报情况并向站所工作人员请求解决,“来水了来水了,谢谢你哈,幺妹!”回访时叔叔开心地说。
在一次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后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时,在看见漫山遍野结满鲜花和果实的风景时,我明白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更明白了秉持初心、服务基层,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
“谢谢你们,全得你们关心咯……”
“日子会好起来的,娃儿那么出息。”
这是一次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申请助学金,去他家走访了解情况时的场景。记得那天,我们和村支书走了很久的山路才见到几间简陋的小屋。一进门,奶奶带着小孙女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短暂地交谈后,我们了解到学生的母亲在一年前因重病去世,家中无任何固定资产还因治病欠下外债,父亲拖着轻度残疾的身体到外地务工还债,妹妹在母亲去世后也查出了疾病休学在家。
“全得他这舅舅是个好人,他和妹妹现在借住在舅舅家……两个娃娃都懂事学习都努力……”
说着说着,我看见奶奶眼角闪烁着泪光,妹妹也坐在角落一言不发默默地擦拭眼泪。我无法忘记昏暗、家徒四壁的小屋,更无法忘记默默擦拭泪水、离开时向我们微微鞠躬表示谢意的奶奶和妹妹。
一年多以来,我走访过30余户需要申请助学金的困难学生家庭,帮助50余名困难学子成功申请到助学金。走访时墙上泛黄的奖状与家长粗糙的双手,申报季通宵核对的材料与哽咽感谢地方言话语,让我深切感知基层服务的温度。
我从青涩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熟练办文、办会、办事、办活动,与群众自如打交道的基层工作者。我曾到集镇街上宣传禁毒反诈知识、到田地里记录苞谷的生长、到基地了解养殖蚯蚓的产业发展、到采矿区了解安全作业操作规程,我也策划组织过首届黔西籍大学生风采展示活动、参与过黔西市行业风采展示、“青春大比武”等各类大型活动。
除了日常工作,我还主动承担起宣传工作,零基础学习运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通过文章、视频、直播等方式分享观音洞镇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以及工作生活日常。
在一次直播春节舞龙舞狮活动时,我在直播间看到许多外出群众纷纷留言“祝愿我们大美观音洞越来越好”“我看到我家了”“好想回家”“什么时候变化那么大了”……这些留言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做好宣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让更多人看到乡镇的发展,给异地务工者提供乡愁寄托,也为辖区群众反映问题、了解政策开辟新的渠道。
在基层服务的这段经历,让迷茫的我有思考、有收获、有感悟,最重要的是让我深刻明白了志愿服务的意义,感受到乡村这片广阔的沃土,是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也是学知识、长本领的天地。我们青年人应当积极在基层“大熔炉”中发挥所长奉献社会、不断打磨提升自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贵州志愿者”
编辑:齐洪斌(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海报:李永禧(福州大学)
插图:千库网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