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聆听文物故事
线上分享体验
……
近年来
“打卡”参观博物馆
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
2024年全国博物馆
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
青年志愿者为观众讲述“小八路”的故事(汪楷 摄)
面对热情观众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一群身穿迷彩和
蓝色马甲的志愿者
活跃在各个岗位
帮助开展各项工作
提升接待服务质量
一件展品一个故事
一个展厅一段历史
志愿者们
开发特色讲解路线
辅助开展互动体验
录制精彩讲解视频
为观众搭建
通向军博这座“红色宝库”的桥梁
在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上
发挥积极作用
一张志愿讲解时间表
全时开讲覆盖各个展厅
周末走进军博大厅
一眼就能看到
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
“我来军博讲故事”
志愿讲解时间表
包括一周的讲解安排
“这些年参观人数逐步增多
现有工作人员
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
我们广泛吸纳社会力量
招募志愿者辅助开展工作”
军博宣传教育室
相关负责人杨沐介绍
从2019年招募第一批志愿者开始
军博志愿者活跃在
讲解宣传、展厅咨询指引
军事互动项目科技辅导
主题直播、新媒体录制等
各个岗位
现已成为军博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4年
90名讲解志愿者
开展讲解服务900余场次
服务时长1800余个小时
716名服务志愿者
开展展厅志愿服务近1800人次
服务时长近6000个小时
在这些志愿者中
有很多来自北京城市学院
除了咨询指引
帮助观众体验互动项目
也成为他们的服务重点
“每个人的体验时间
只有3到4分钟
掌握一些技巧会让体验更好
我会告诉观众瞄准时
注意三点一线
穿戴设备要调整好角度
操纵飞机要先上升到一定高度”
北京城市学院志愿者孙思琦
对互动项目十分熟悉
总结出不少技巧
志愿者队伍里
出现越来越多
像孙思琦这样的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
“观众随着我的讲解
或热泪盈眶
或会心一笑的时候
我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
讲解结束
有小朋友小心翼翼
送给我一颗糖一瓶水
令我感动许久”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
志愿者王逸适
将糖纸悄悄藏在柜子深处
将自己的军人妈妈当作榜样
将志愿讲解
当成另一种“服务国防”
74条特色讲解路线
“文武交融”汇聚八方智慧
去年
军博讲解志愿者
共开发特色讲解路线74条
一条路线突出一个主题
志愿者们带领观众
以不同的视角解锁“红色宝库”
将“寻宝路线”变为学习军事知识
了解红色历史的一段历程
“馆里有十几名专业讲解员
讲解内容范围相对固定
我们鼓励志愿者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
开发特色路线
拓展讲解的广度和深度
两支力量一起发力
共同满足观众的需求”
杨沐告诉记者
来自清华大学的
退役大学生士兵杨益民
开发了“超短”讲解路线
杨益民当过工兵
他的“阵地”是5个弹药展柜
整个讲解路线只有二十米左右
“最初我的讲解
以原理构造、技术参数为主
后来增加了一些故事
在讲到一个巨型木柄‘手榴弹’时
我会先讲杨根思用过类似的
然后再讲这位
‘爆破大王’的英雄故事”
杨益民说
他会趁机引导观众
到抗美援朝战争馆
了解更多战斗英雄
志愿者们总结
军博讲解大致分为
“文武”两条线
“文”是历史,“武”是装备
以前观众一般聚集在
一层兵器陈列厅
现在二、三层革命史展厅
人流量也多了起来
“文武交融”
既讲装备
又讲背后的革命故事
让革命精神走进观众心中
这是很多志愿者努力的方向
线下讲解,“云端”解读
志愿者的身影走进网络
志愿者吴佳骏
是一名警校学员
他参与制作的短视频
“《亮剑》中魏和尚使用的同款骑枪”
在抖音播放量达2800万次
成为“爆款”视频作品
志愿者们以短视频形式
讲解装备,“花式”科普
打破时空限制
走出实体场馆
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个“志愿者之家”
“台前幕后”壮大志愿力量
按照军博的志愿者管理办法
志愿者需要在2个月内
完成讲解词撰写
通过现场试讲
才能正式“上线”面向公众开讲
成为军博“志愿者之家”的
正式成员
讲解词是基础
许多志愿者提到
1万字的讲解稿
背后是至少10万字的资料
必须保持“言出有据”的
精准和严谨
还要根据观众的反应进行增减
志愿者陈涛
去年讲解时长达到117个小时
经过不断调整优化
现在他的讲解词
已更新了一大半
军博每季度
都会招募讲解志愿者
从简历筛选、面试
到试讲、培训等
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
“志愿者是我们
强有力的支撑和忠实的伙伴
我们希望营造出家的氛围
增强志愿者归属感
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军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军博在官方公众号
开设“志愿者之家”栏目
展示志愿者风采
工作人员化身志愿者团队“管家”
在微信群里热心解答问题
引导大家积极交流分享
在展厅里建设综合性活动室
方便志愿者休息交流
除了“台前”的志愿者
军博还有不少“幕后”志愿者
徐苏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学生
去年10月成为军博的
藏品保管志愿者
采访时
她正对一本飞行员荣誉证书
进行“标准化作业”
鉴定完残情况、核对名称
编辑说明、上“身份证号”
分类上交
……
藏品的登记、建档
编目和整理工作
十分细致繁琐
需要很多专业人员
文博专业志愿者
因此成为得力助手
2024年
15名藏品保管志愿者
配合军博工作人员
对8000余件文物进行点交
整理文物档案近3000件套
修改文物图片万余张
这是军博利用高校专业资源
拓展志愿服务范围的新成果
更多的馆校合作公益项目
正在推进
邀请中央美术学院
参与展陈设计
与中国音乐学院
策划音乐快闪国防教育活动
与北京电影学院
摄制抗日主题视频、策划情景剧
……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期待越来越多青年志愿者
参与到展览筹备、社教活动
文物研究等工作中
为讲述革命历史
宣扬国防成就
繁荣强军文化
贡献智慧和力量
End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张蕾 陈涵),部分图片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华视界”“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团委”等
编辑:杨茹绚(中国海洋大学)
校对:吴紫妍(南京邮电大学)
责编:朱富江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