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高山(下)| 志青春“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2025-04-257
“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一大批青年作家、文学爱好者、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涌现了一批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讴歌新时代、赞美志愿者的好作品,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风景。近期,我们将陆续编发往届获奖作品,供大家学习交流。
朗读者:曾琳娟(西华师范大学)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作者:张浩,本文节选自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散文类三等奖作品《我在人间的第20个春天》(“奋进的西部计划”专题),节选时有删改。
扎西旺堆来自那曲市聂荣县查当村。一样是西藏,却是不一样的西藏,那曲的山没有那么高,大多比较低矮,河流分布比较稀疏,常年落雪,两户人家之间可能相隔十几公里。在十一二岁时,他已经独自一个人到山上放牧。早上7点多,天还是灰蒙蒙的,下着小雪,穿着羽绒服,穿上两条羊毛袜,扎西旺堆赶着60头牛从家里出发,牛走过的昨夜的积雪,留下了密密麻麻的蹄印。他只能顺着蹄印,走起来才轻松些,小小的他和一群壮壮的牛格格不入。他说在山上放牧很无聊,只能看着天空判断时间,要是中午有太阳可以在山上睡一觉。到晚上七八点,趁着黄昏还没放黑夜进来,把所有的牛挨个找回然后赶回来。回去比来的时候要快一些,不会有狼或者熊出现。那曲的黄昏没有夕阳,只有无尽的雪花和密密麻麻的蹄印。放牧并不像书里那样充满诗意,它只是别人正常的生活。我无法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赶着60多头牛,一个人在雪山上度过10个小时,只有偶尔哼两句熟悉的民谣,给自己壮胆、放松。当所有牛都去吃草的时候,他会干什么呢?看着天空发呆还是期待着雪花不再落下,还是看着远处的山思考。山不高,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此雄伟、如此沉重。就着风霜雨雪,他努力地生活着。是啊,生活这个词语。落在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身上,多么沉重,可是他早已习惯了这种沉重,从没有停止前进。他说:“老师,我害怕得很,因为会有狼和棕熊。狼多数时候扔石头,它会走开。但是熊壮得很,凶得很。害怕没有用,我也是家里的男子汉,我们那曲很多男孩子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放牧。我虽然害怕,但以后我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还有土登扎西和索朗措姆,他们都来自察隅县察瓦龙乡,每年7月底8月初,他们都要到山上采松茸,带上锅碗瓢盆,住在各家木头搭建的简陋房子。早上七八点,他们就背着箩筐一起出发,走着走着,各自分散,寻找属于自己的“机缘”。你能想象当某一天下雨之后他们在山上走着的情景吗?雨浇灌在山林里,让道路更加泥泞,也让沉重的脚步更加沉重。他们不会选择休息,他们要抓住可以赚钱的机会补贴家用。土登扎西和索朗措姆,他们在不同的道路上,各自拿着一根硬朗的树棍,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松茸。他们轻轻地扫开叶子,要是看见松茸欣喜万分。他们又何尝不是一颗松茸呢?自己默默生长,等待遮掩的树叶有一天被掀开。可是又有多少松茸一辈子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直到老去?斑驳的阳光落在他的肩膀上,他们的思想被分割成无数等分,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光和影的分配,思考一幅画的诞生,思考下一步往哪个方向。你只能看见他一直前进,唯一变化的,是箩筐里的松茸越来越多。以前我总以为我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是我想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他们都努力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只是放牧以外的生活,或许只是想看看这个多彩斑斓的世界的另一面。他们告诉我什么是勇敢、独立、担当、责任、生活。在和他们一样的年纪,不少孩子都还生活在温室,享受着父母的百般呵护,一点小伤口痛哭流涕,一点小委屈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一点小挫折就拿生命开玩笑……他们也应该来听听西藏孩子的故事,看看烈日下豆大的汗珠滚落,看看密密麻麻的蹄印,听听雪花飘落的声音,听听山林中“咔咔”“沙沙”的声音。教育不是一团火,而是点燃火焰。我觉得我就是一根小小的火柴,普通且平凡,被幸运的带到雪域高原,然后点燃了一把火,照亮了一条路。他们本身就是火种,点燃之后,才发现他们比我想象的更耀眼,他们也为我的人生照亮了一条道路。人生的路应该如何走?遇到高山,就走到山顶,站得比山还高,遇见大雪,就顶着雪白,走得比雪还快。一个人的人生不该碌碌无为,更不该得过且过。到需要的地方去,去发光,去发热,去成为一根小小的火柴。只有奉献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路过人间,总得留下一些印记,让几个人记住,登几座高山,晒晒太阳,才没有遗憾。进藏不久后,学校的桃花开了。又一天,林芝下雪了。桃花在大雪纷飞下绽放,那是一种孤傲的美,雪花也同样孤傲,她偏要和春天见面,谁说“凌寒独自开”的只有梅花?桃花也一样,还有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凌寒独自开”。我站在学校同心湖湖畔,抬头是雪,低头是雪,风也白头,山也白头。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桃花,他们美丽、纯真、充满想象力,他们勇敢、自强、无畏风雪。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是倔强的雪花。他们渴望遇见春天,打破一些贫穷落后编造的谎言。他们渴望拥抱春天,拥抱人世间所有的温暖和绽放。我想,命运也许早就安排好,让我在人间的第20个年头,遇见林芝,看见雪花和春天相遇,看见一群可爱的孩子拥抱春天。从此,我的人生不再简陋、局促、失落、嘈杂,有桃花、落雪、山风,有雅鲁藏布江的清澈、高原的雄伟、春天的盛放。也许支教的意义就是在整个人生,摆满向日葵,即使没有春天,也可以拥抱太阳。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散文类三等奖(“奋进的西部计划”专题)作品《我在人间的第20个春天》、《中国青年作家报》2025年01月14日06版
编辑:杨 晓(绵阳城市学院)
海报:公艺云(郑州工商学院)
插图:千库网
责编:田 雪
校审:盖奕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