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火锅可以鸳鸯,青春不要清汤!山城重庆邀你共赴西部计划之约~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最新动态
火锅可以鸳鸯,青春不要清汤!山城重庆邀你共赴西部计划之约~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2025-04-154
图片



3月1日至5月10日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菜单栏中的“我要报名”)或登录西部计划官方网站(http://xibu.youth.cn),在西部计划报名系统中注册报名。

又是一年招募季
心向西部的新青年们
勒是雾都~
是青春扎根的沃土
是梦想启航的港湾
是未来腾飞的天地
青年们,就现在
背起行囊共赴西部
巴渝大地勇展宏图


什么是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2003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每年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所列高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进行招募,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部地区基层开展1—3年志愿服务。


重庆既是招募省,也是服务省。作为招募省,重庆每年需根据全国项目办分配计划,招募一批志愿者派遣至外省服务(如新疆、兵团、西藏、四川、贵州等);同时,也需招募一批志愿者派遣至本市各服务县服务。作为服务省,重庆每年需将招募服务本市的志愿者和全国其他省市(如: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招募派遣来渝的志愿者,按照一定原则分配至全市41个服务县(含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开展服务。

此外,重庆还结合工作实际,在本市实施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西部计划地方项目。在重庆市服务的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志愿者均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自2003年以来,重庆聚焦“引、育、管、用”,累计招募4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参与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旋律。

服务内容

西部计划按照服务内容分为乡村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基层青年工作、乡村社会治理、卫国戍边、服务新疆、服务西藏等8个专项,90%以上服务岗位设置在乡镇及以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政策保障

重庆市西部计划享受全国西部计划相关支持政策。此外,重庆市还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1.  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者,鼓励服务县项目办积极推荐聘用为当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2. 有条件的服务县项目办,应尽力协调当地有关部门推动落实拿出一定基层事业单位岗位名额,对符合条件的全市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按规定择优公开招聘(考核)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3. 服务期满后,鼓励志愿者多种渠道就业,服务县项目办可依照市内有关政策规定,提供一定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等。

(以上相关政策,以即将印发的《2025—2026年度重庆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为准。

招募流程

1. 由重庆市招募并服务重庆市。

西部计划官网(西部计划报名系统)注册报名(服务意向必选“重庆市”)→就读高校项目办(设在校团委)审核→联系重庆市意向服务区县项目办(设在各区县团委)→按意向服务区县项目办要求和途径递交申请资料→参加选拔→体检、心理测试→公示→确认录取→培训→集中派遣→报到并签订三方服务协议→在西部计划官网进行二次注册。


2. 由重庆市招募后派遣服务外省。

西部计划官网(西部计划报名系统)注册报名→高校项目办(设在校团委)审核→参加就读高校选拔→体检、心理测试→公示→确认录取→系统岗位对接→集中派遣。(后续流程以服务地通知为准)


3. 由其他省招募后派遣到重庆市服务。

详情请咨询就读高校所在的省市西部计划项目办。

联系我们


了解西部计划报名注册、招募选拔等政策,请联系高校西部计划项目办(设在校团委);

了解重庆市各服务区县具体西部计划招募选拔、待遇保障等政策,请拨打区县西部计划项目办(设在各区县团委)咨询电话。

图片

走进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故事

蓝马甲“新兵”的经济账本


3月11日早上9点半,身穿蓝马甲的杨样轻快地跨进土主街道临街一家商户的大门,“阿姨,今天生意还好吗?”她笑盈盈地寒暄,顺手帮店主整理起货架上的调料瓶。这是她开展经济普查的“破冰秘诀”——从唠家常开始,卸下商户的心理防备。这份稳妥细致,源于杨样扎根基层的历练。


2022年,刚大学毕业的杨样,以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来到沙坪坝土主街道团结湾社区。2023年,凭借大学专业知识和经常与个体户、小微企业打交道的工作经历,在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启动时,杨样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经济普查员。但这个安置了上万名征地群众的超大社区,商铺密集、业态复杂,给普查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温情开场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当杨样递上普查表时,店主脸上的笑容凝住了:“我们打工的,哪知道老板的账?”类似的场景,她已记不清遇到多少次。小微企业主怕“露富”,个体户担心“泄密”,甚至有商户直言:“填了数,税务找上门咋办?”面对质疑,杨样总会掏出工作证,指着封面的国徽标志反复解释:“所有数据汇总后统一销毁,咱们普查员都签了保密协议的!”可仍有商户摆摆手:“姑娘,过两天再来吧。”杨样并不气馁,这早在她的预料之中,经济指标的完整性、准确性十分重要,她决定先把容易的指标填报好,回去整理数据时先推算评估营业额,再来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西部计划志愿者杨样(左)向群众宣讲经济普查政策


“经济普查就像给城市做体检,不能光求快,更要摸准脉。”杨样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面对商户的“软钉子”,她独创了“分步攻略”:先填报从业人员数、经营面积等易获取指标;对敏感的营业额、利润等数据,则记下水电费、进货单等“蛛丝马迹”,夜里回办公室比对行业均值推算。“等二次上门时,我就能用更精准的估算范围和商户核对,他们反而觉得专业可信”。


同时,如何核对数据的准确性,是经济普查工作的另一个难题。在杨样的普查档案柜里,整齐码放着几十本手写笔记,页脚卷起的折痕记录着她的足迹:建材市场老板口述的“淡季日均客流量30人”,被她用停车场监控数据修正为19人;某餐饮店自称“月均营业额3万元”,她通过外卖平台流水和餐具采购单倒推出实际约4.2万元。


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过程中,杨样还把走访商户的经验,凝练成《小微企业普查沟通十二法》《经营数据交叉验证技巧》等课件。这些用红笔密密麻麻标注着案例的教案,成为不少普查员的“工具包”。“基层工作不能只靠热情,要把‘土办法’变成可复制的经验,才能让更多志愿者少走弯路。”杨样乐于让自己的工作经验帮助到更多的人。


西部计划志愿者杨样(左)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经济普查


除了普查员外,杨样还是2022—2023年西部计划团总支书记,管理着一支162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她的工作日志里有一项在每周的“待办清单”里总标着星号:周二跟进新进志愿者的岗位适应情况、周四收集社区志愿者的物资需求、周日整理“城市啄木鸟”巡查问题台账……“有诉求必反映”是她的工作信条,也是这支年轻队伍保持95%以上活动参与率的秘诀。


2024年服务期满后,杨样通过街道考试成为重庆高新区西永街道兴隆沟村的一名村干部。从经济普查的“数据哨兵”到乡村振兴的“基层骨干”,她带着更厚的笔记本走进田间地头。远处稻田里白鹭掠过,杨样正在组织村里的土地流转工作。宣讲政策、制定合同后,新笔记的第一行字已悄然落笔:“3月27日,兴隆沟村完成14户村民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她的民情笔记正在续写新篇。


走出来的“笨”功夫


2021年7月的重庆,烈日炙烤着陡峭的山坡。西部计划志愿者刘华湖背着装有GPS定位仪和测量工具的帆布包,手脚并用地攀上高地。汗水浸湿他的衣裳。“这块地边界和系统图斑有偏差,得重新测绘!”他抹了把汗,对着身后气喘吁吁的同伴喊道——这是刘华湖服务垫江县大石乡的第132天。


2021年,刚从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刘华湖站在人生岔路口。当多数同学选择互联网大厂时,他反复翻看着学长从新疆寄来的照片:皲裂土地上新钻出的嫩芽,老乡布满皱纹却绽放笑容的脸庞。“到基层去,到西部去”的召唤让他背起行囊,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镇之一的垫江县大石乡。


刚到岗位,刘华湖便被委以重任:核查大石乡撂荒地的基本情况,给下一步补助资金的兑现、补植补造及管理决策提供最真实的依据。彼时的大石乡,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守着零散的坡地,辣椒堆在田间无人问津。“光靠人力摸排,三个月都走不完这些山头。”第一次参加镇村干部会议时,大家纷纷摇头,觉得清查工作难度较大。面对缺设备、少人手的现实,刘华湖和团队的同伴只能用“笨功夫”,逐村逐块地进行核实。他们仅用三个月时间,便把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给做完了,当240.6亩精准测绘数据录入系统时,大家磨破的登山鞋也成了办公室的“励志展品”。


摸排撂荒地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活起来”才是大考。2021年大石乡土地宜机化工程作业后,许多土地面临承包给大户后种植什么的难题。大石乡地处平均海拔500米的山地,因地形位置优越形成了含有丰富的锌土壤资源,产出的辣椒因其果实辣椒素和辣口素含量高、鲜椒味极辛辣的特点,备受赞誉。


在乡村振兴攻坚期,刘华湖通过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以大石乡特色农产品为主的振兴方案,并得到大石乡人民政府的支持。同时,规模化产业种植还需要全面思考,在采集村民意见建议后,刘华湖和其伙伴为大石乡制定了“多步走”发展战略。种植前期,刘华湖多次协调县农业技术部门组织开展了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工作,为种植大户提供绿色防控技术。而在产品销售方面,则着重解决其销售难题:利用网红效应,联动垫江县的网红村长等,发展宣传辣椒产业;立足“稻鱼果香”发展定位,多模式发展种养业。


西部计划志愿者刘华湖帮助村民收割稻谷


站在缀满火红辣椒的坡地上,刘华湖用镜头记录着大石乡的美丽蝶变: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进行宣传;通过电商直播协助村民销售农产品。种植大户老张感慨:“过去每亩收益不过2000元,如今订单种植+电商销售,亩均收入突破8000元。”如今的大石乡,立足“稻渔果乡”产业定位,采取特色柑橘+辣椒+榨菜间种,实现一地三收,现全乡已种植辣椒达2000亩。


给深山装上“数字窗”


在重庆武隆区沧沟乡,总能看到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年轻身影穿梭于乡间。他叫王昭寓,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自2024年起,这个山东小伙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带领团队搭建起沧沟乡首个新媒体宣传矩阵,半年创作百余条短视频,官方媒体平台“#沧沟户外运动”话题阅览量突破2500万吸引游客2.8万人次成为当地乡村振兴队伍中闪亮的“新农人”。


2023年夏天,王昭寓跟随公益团队前往四川古蔺助农,途经重庆中转。“朝天门的万家灯火,轻轨穿楼的魔幻景象,还有热心指路的‘棒棒军’,虽然只停留半天,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特别动人。”这次短暂邂逅,让他在报名西部计划时毫不犹豫选择重庆。当分配通知上的“武隆区沧沟乡”映入眼帘,这个北方青年与西南山乡的故事正式开篇。


西部计划志愿者王昭寓(右一)在直播助农


初到沧沟乡,王昭寓面对的是一间空荡荡的办公室:没有专业设备,没有运营经验,只有临时调配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当时全乡新媒体账号粉丝不到100人,很多村民都不知道沧沟有官方账号。”这个00后小伙和两名本地同事组成攻坚小组,白天拿着手机拍摄素材,晚上自学视频剪辑到凌晨,藏在深山的沧沟美景通过他们的镜头走向全国。


持续产出使他遭遇瓶颈,“每天盯着电脑想创意,头发大把掉,播放量却在下滑”。转机出现在他偶然读到的《贵州日报》,“‘走出去’才能‘引进来’这句话点醒了我。”王昭寓开始转换思路:一到节假日就为游客担任义务向导,半年累计服务300余人次。游客们跟着他钻溶洞、溯溪流时,总能“偶遇”晾晒苕粉的农家、熏制腊肉的老作坊。“土特产不需要推销,它们自己会说话。”随后,这个山东小伙又推出了《舌尖上的沧沟》。镜头里,七旬阿婆用古法熬制苕粉,阳光透过竹竿上的粉条织就金色经纬。


今年1月份武隆区商务委举办的公益直播,王昭寓团队以苕粉、豆干等土特产为主打产品,半小时销售近7000元。“板角山羊要讲它们吃的啥,苕粉得展示晾晒场景,豆干需呈现石磨工艺。”在他看来,直播间不仅是销售窗口,更将成为城乡对话的桥梁——网友既能下单山货,也能预约徒步路线;既能观看非遗传承,也能定制专属旅行套餐。


如今,王昭寓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每周三天下乡拍摄素材,两天走访周边乡镇整合农产品资源,其余时间策划“沧沟户外运动季”专题推广。“我们正在开发小程序,游客扫码就能获取智能导览。”团队最新打造的小红书账号已规划好内容矩阵:针对年轻群体推出“亲水露营攻略”,为亲子游设计“稻田研学课程”,给银发族定制“森林康养路线”。


这个山东青年手机里存着特别的计算公式:1条短视频=5个就业咨询=3笔土特产订单。“乡村振兴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由无数个这样的‘1’累积而成。”夕阳下,他正调试新入手的摄像机,镜头里沧沟的山峦轮廓逐渐清晰,如同他正在勾勒的乡村振兴图景——用数字技术为传统山乡植入现代基因,让沧沟户外运动成为探索自然的密钥。





青年当有志,励志在四方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让我们一起带上情怀和梦想
把青春热血挥洒在基层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到西部奋斗,让青春出彩
重庆期待你的加入!



End

来源:综合整理自重庆市西部计划项目办供稿,《重庆青年报》(记者:邓莲莲、王金华


编辑:刘婧棵(哈尔滨工业大学)

制图:吴   悠(南京艺术学院)、王杉羽(中国美术学院)、季小楹(江南大学)、李永禧(福州大学)

校对:戴佳杰(中国美术学院)

责编:王铭浩、闻友龙、田   雪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