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西部计划”专栏从不同视角展现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投身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的青春风采,看看他们眼中的清澈高原、大漠孤烟,领略西部风光和美食,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
本期我们推送的是200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谈海玉的文章《我在西部的逐光之旅》。
大学毕业前夕,校园里张贴的西部计划宣传海报深深吸引了我。海报上,西部壮丽的风光和农牧民质朴的笑容,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撩拨着我不安分的心。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我的服务地在西藏那曲。初到服务地,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城市坐落在唐古拉山脚下,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简陋。我记得住的房子是土胚房铁皮顶,刮风时四面漏风。生牛粪炉子,打井水,这些“技能”都得拜师学艺。医疗资源十分匮乏,更别说县乡村了,很多牧民生了病能忍就忍,小病拖成大病。医院常常停电,有时急诊清创手术停电,大家只能拿着手电照明。当时我也动摇过,想要回去,但看着农牧民对“曼巴”(藏语中对医生的尊称,编者注)敬重的眼神,就像一束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深入推进,医院的硬件条件慢慢变好。硬件跟上了,“软件”不能拉胯。我攒着一股子劲,与同事一道钻研技术、制定方案、规范诊疗流程……有传染风险时,我也总是抢着把任务揽下来。这么多年来,我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不做损害患者利益和医院利益的事情,不做损害医院的行为,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合理用药,努力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医院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
经过我们的努力,传染科也慢慢强起来了,看着能为患者们解除病痛,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除了临床工作,我多次下县指导县级医院传染病防治和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参与比如县、索县、申扎县、班嘎县医院等级评审,规范县级医院院感防控各项工作。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根据有关要求,及时更新相关制度,不定期排查隐患问题,筑牢了疫情防控“防护墙”。
谈海玉(右二)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有时,我会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艰辛而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每当看到牧民们淳朴的笑容,我就告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坚强和担当,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如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想说,这段经历,将会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你们的人生道路。我在参加西部计划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成长和感动,更是一份对西部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我深知,自己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西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即便你们在服务期满后离开,你们的心也会永远留在这里。那些和村民们、孩子们共度的时光,将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
“我眼中的西部计划”专栏常年征稿,欢迎广大西部计划志愿者以及长期关心支持西部计划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踊跃投稿(投稿邮箱:http://zgqnzyz@126.com)。
End
来源:200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谈海玉供稿
编辑:薛俊杰(西安外国语大学)
制图:吴 悠(南京艺术学院)、王杉羽(中国美术学院)、季小楹(江南大学)、李永禧(福州大学)
校对:李清清(重庆师范大学)
责编:田 雪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