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青春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丨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最新动态
青春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丨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2025-04-103




3月1日至5月10日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菜单栏中的“我要报名”)或登录西部计划官方网站(http://xibu.youth.cn),在西部计划报名系统中注册报名。



在八桂大地,有一群青年

他们跨越山海,扎根基层

将个人理想

融入广西发展的时代浪潮

他们服务在

不同时期、不同岗位

是广西

2.02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缩影

也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

生动注脚


有“志”者,愿必达


201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行政管理系的黄加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彼时,一份在广东的高薪工作正等待着他。然而,“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号召,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他心中潜藏的热血与激情。经过深思熟虑,黄加荣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渥的工作机会,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征程。


初到融水苗族自治县,黄加荣便被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但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滞后和群众生活的艰难。尤其是在深入乡村走访过程中,大量留守儿童的现状让他揪心不已。那些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对亲情的期盼,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努力生活的坚强,都深深触动了黄加荣的内心。从那一刻起,他便在心底许下承诺: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要在这片土地上绽放自己的青春。


服务期间,黄加荣全身心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他不辞辛劳,走访了广西贫困山区5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寨的300多所学校。每一次走访,他都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和心理需求,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基础。在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和广西青联的支持下,黄加荣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协调能力,牵头成立了广西炭火行动助学志愿者协会。协会成立后,他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济困、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与活动。通过不懈努力,协会争取到各类资金近500万元,让1万多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从中受益。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上学路上的安全与生活条件,黄加荣发起了上学路上“护身铠”项目。在爱心企业的资助下,为孩子们发放应急药包、手电筒、防滑靴等装备。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为孩子们艰难的求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同时,为了让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黄加荣推动了 “苗绣妈妈” 扶贫产业。他积极组织培训,联系销售渠道,让 40 多名留守妇女加入其中,为当地创造了近20万元的收入,并且“苗绣妈妈”项目还为“护身铠”提供了近3万元的运营经费,建立了自主创业致富与反哺当地山区儿童的良好运营模式。这两个项目均入选了国家扶贫办社会组织扶贫优秀案例。


2013年10月,黄加荣服务期结束,他暂时回到了家乡广东工作。然而,广西那片土地上未竟的事业和那些熟悉的面孔,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仅仅四个月后,黄加荣毅然辞职,重返广西并考取了基层公务员,继续为这片土地贡献力量。


如今,黄加荣继续在青年工作领域发挥着作用,积极投身于推动广西志愿者事业发展的进程中。



边境线上的青春担当


2020年6月,陈静灵从广西科技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在广州工作的机会,选择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那坡县百南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挥洒青春和汗水,见证了边境乡村群众的脱贫奔小康。当被问及为何义无反顾选择来到祖国南疆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回归。我从乡村走来,又向基层中去,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


陈静灵参与组织青年团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每月定期采写信息稿报送媒体。她还参与组织举办“青创10万+”青年创业培训班,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到一线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说:“来到这里之前,我以为自己是来奉献青春、奉献自己的,基调是付出。可来了之后才知道,我所收获的远远更多,在这块边境热土上,听到那坡人民希望我扎根当地的心声时,那坡也就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也赋予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乡村振兴的 “智多星”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横州市那阳镇三合村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梁茵茵,扎根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 “智多星”。梁茵茵作为第一批投身横州建设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间深入调研,了解村民需求与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帮助26户脱贫户申领产业奖补6.6万元,积极推动7个种养项目落地。


为了让政策更好地惠及村民,梁茵茵创新工作方式,将政策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她深知村民们日常忙于农事,无暇参加相对传统的集中宣讲。于是,她利用村民劳作间隙,拿着精心准备的宣传资料,走到村民中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为村民解读各类乡村振兴政策,从产业扶持政策到补贴申领条件,一一详细说明。不仅如此,她还手把手帮助村民了解申报流程,亲自示范填写表格,解答村民的各种疑问,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张连珍是202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横州市南乡镇。2022年10月底,她参与到平陆运河(南乡段)的征地项目中。为了做好征拆工作,她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干在前、冲在前,带领全镇团员青年组建了两支青年突击队开展工作:与青年突击队员们一起严谨细致测量、反复核对数据,确保不漏一厘;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专业解答,确保每一户群众都能知晓项目、理解政策、配合工作。2022年12月底,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南乡镇圆满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此后,张连珍依然坚守岗位,持续跟进征地补偿款的发放事宜。经过多方协调与努力,2023年8月,全镇征地补偿款顺利发放到位,为平陆运河(南乡段)项目的后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梁茵茵与张连珍的故事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的小小缩影。他们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为民感情、感受发展动态,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中增进本领、践行初心使命。


民族团结的使者


2022年7月,怀揣着对广阔天地的憧憬与奉献的热忱,藏族女孩次仁吉宗毅然响应号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八桂大地,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初来乍到,当地的气候与饮食让她身体极不适应,水土不服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时常困扰着她。更具挑战的是,这里的方言与她熟悉的藏语截然不同,语言不通使得日常交流变得异常艰难,每一次沟通都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然而,次仁吉宗骨子里就有着藏族儿女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这些难题,她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为了能够尽快熟悉基层工作,她时刻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每天,她都会主动来到当地干部职工的办公室,认真观察他们处理事务的流程与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虚心地向他们请教。


在做好镇政府统计、宣传等本职工作方面,次仁吉宗始终兢兢业业。统计工作需要高度的细心与耐心,面对堆积如山的数据,她一丝不苟地进行核对与录入,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在宣传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与热情,制作出一份份精美的宣传资料,向群众传递着政府的各项政策与信息。


同时,次仁吉宗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中。在两年的时光里,她的足迹遍布校椅镇,累计入户走访群众129次。每一次走进村民家中,她都会带上精心准备的民族团结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述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以及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村(社区),她组织开展了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从民族团结主题的文艺演出,到青春自护知识讲座,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民族团结意识如同种子一般,在当地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扎根基层、建功西部、报效祖国

期待与你在广西相遇


End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计划项目办供稿


编辑:杨舒媛(中国海洋大学)

校对:余梓杨(浙江科技大学)

责编:王铭浩、闻友龙、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