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青春如拔节的青苗,在大草原上恣意生长~|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最新动态
青春如拔节的青苗,在大草原上恣意生长~|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2025-04-024




3月1日至5月10日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菜单栏中的“我要报名”)或登录西部计划官方网站(http://xibu.youth.cn),在西部计划报名系统中注册报名。



在内蒙古的广袤天地间

一群青年正用脚步丈量草原

用青春浇灌热土

他们跨越山海而来

从南国到北疆

从城市到牧区

在草原长卷中书写

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去”


在面临人生重要抉择的时刻,一群怀揣梦想的青年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奔赴祖国西部边疆,服务边疆、扎根边疆。


常笑楠就是其中的一员。2018年,她成为了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上的一名女舰员。两年三个月的磨砺,她和战友们一起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获得了“蓝刃女兵”、“四有优秀士兵”暨嘉奖、“巾帼精武成才标兵”等荣誉。


常笑楠(右三)在山东舰服役期间


2023年8月,在结束了军旅与学习生涯后,她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星光社区。她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用脚步丈量脚下这方土地,围绕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民生改善,开展座谈沙龙交流,关心关爱,分类分众展示等活动,累计带动青年志愿者300余人次,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当活动成功举办,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让我越来越明白内心坚定的原因,也学会了如何沉下身子打通服务联系大家的‘最后一公里’。”


常笑楠与孩子们进行手工艺学习


常笑楠积极参与多场巡讲活动,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学习,带动他们共同成长,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这段经历让她更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的意义,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定。作为一名北疆青年和西部计划志愿者,她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做心中有理想、眼里有光芒的新时代青年。在每一个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里,她不负韶华,继续努力学习与工作,用绚丽的青春书写时代的荣光。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常笑楠始终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在平凡的岗位继续展现军人风采。


从南国到北疆,跨越山海的故事


2024年,四子王旗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西部计划志愿者,其中就有来自广西的“00后”志愿者李兰材。跨越千里,她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白音朝克图镇,投身基层服务,用青春和热情为草原注入新的活力。


初至白音朝克图镇,李兰材面对截然不同的饮食、气候与生活方式并未退缩,反而以探索和融入的热情迅速适应,并投身志愿服务。她常常深入牧户,以一句温暖简单的问候“你好,我是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兰材”拉近与牧民的距离,使政策宣讲更加亲切和接地气。她的努力展现了志愿者的责任与热情,也为当地牧民带去了温暖与帮助。


李兰材(左)入户为牧民宣讲党的政策


李兰材在帮助牧民的同时,自己不断学习。她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学习养殖知识,深入牧户提供技术指导。从羊羔喂养到疾病预防,她的专业建议深受牧民好评。同时,她虚心请教牧民,学习传统养殖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李兰材表示,大学时实践经历较少,来到基层后才真正了解牧民生活和内蒙古风土人情。她希望用所学知识帮助牧民致富,解决实际困难


李兰材(左)入户为牧民宣讲党的政策


从南国到北疆,李兰材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无数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缩影。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青春的力量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在服务中书写青春担当


杨心雨,一名怀揣理想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奔赴内蒙古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开启她的志愿之旅。2024年7月,她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被草原的壮美和农牧区人民的质朴深深吸引,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


在示范区党群工作部,杨心雨挑起妇女儿童工作的重担。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她成长迅速,从组织“宝贝出村”、“我们的节日·七夕”等活动,到参与巾帼宣讲、公益劝募、普法乡村行等重要工作;从投身助农秋收、爱心换岗、暖心助老等志愿服务,到参加全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从担任活动主持人到成为党群服务中心讲解员,她在每一个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为这片土地带来温暖与改变。


杨心雨(左)为妇女儿童常态化普法,助力乡村振兴


杨心雨还积极守护妇女儿童权益。一次接到家暴举报线索后,她迅速联合嘉镇妇联和嘎查书记入户核实。在得知举报人希望帮扶孩子后,她查阅困境儿童台账,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主动对接盟妇联和民政部门,为孩子的未来出谋划策。她与同事一同前往孩子家中慰问调研,持续跟进后续情况,努力在北疆大地上播撒下温暖与希望的种子,让爱与关怀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杨心雨(右一)在嘉镇政府“草原书屋”开展妇女恳谈


在孪井滩的日子里,杨心雨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她将山东人的质朴与务实融入内蒙古的基层建设,用青春的脚步丈量这片土地。展望未来,她将继续扎根北疆,在“小我”融入“大我”的奉献中,让青春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华章。


“我想成为阿尔山上的一棵‘树


从东北的黑土地到祖国北疆的阿尔山,2023年的夏天,狄武文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的边陲小城。从全国最小的火车站走出,眼前满是“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流”的如画景致,他被深深吸引。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决心在这片新天地中施展抱负,让青春在基层绽放绚丽之花。


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中,狄武文(左)为商户讲解民族理论政策,分发知识手册


他服务的岗位是民族事务治理。作为一名音乐专业毕业生,他尝试用新的“打法”传播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带领群众学唱歌曲并讲述背后的故事,他将理论宣讲融入音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民族团结之声。


一年多来,他开展民族政策宣讲10余场次,多次参加自治区级、盟级、市级理论宣讲大赛并屡获佳绩。乡镇街头、田间地头、百姓家中,都是他宣讲的阵地。他努力争做一名理论宣讲“轻骑兵”,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阿尔山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狄武文参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音乐话剧《哈拉哈河的回响》


在阿尔山的一年半时间里,狄武文从初入职场的懵懂逐渐成长,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步发展。他参与志愿服务30余次,从大型会议赛事的“导游”到景区的“鹿小游”,从环境治理的护卫者到零下30度的除雪者,他用行动融入阿尔山,成为这片土地的一员。


狄武文努力传承“相思树”精神,立志成为祖国北疆的一棵“树”,扎根阿尔山,与阿尔山共同成长。未来,他期待凝聚更多力量,乘着阿尔山发展的列车,携手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奏响戍边赞歌


她的名字是和雪琴,一名从三峡大学走出的青年,于2024年来到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进行志愿服务。她的故事,是一曲青春与奉献的交响乐,是一段扎根北疆、逐梦边疆的动人篇章。


和雪琴参加乌拉特中旗卫国戍边青年联谊活动并演唱歌曲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深镌刻在她的心中。作为乌兰牧骑的一员,她用歌声传递力量,在舞台上留下了无数闪耀的足迹。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演出的初次登台,再到《我们的世界》的录制,她用音符描绘边疆的美好。在“青春戍边·热血铸魂”演出中,一曲《莫尼山》唱出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在专业技能擂台赛上,她挑战《我亲爱的爸爸》,实现了自我突破。这些经历,让她更加坚定地用艺术服务边疆,用歌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舞台之外,办公室是她成长的另一片天地。她梳理了乌兰牧骑一年来的文化演出与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政策与红色故事传递到每一个角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营公众号时,她从懵懂到娴熟,发布了54个优质内容。每一篇文案的字斟句酌,每一次排版的精雕细琢,都是她对北疆文化的深情告白。


“国旗耀边关,志愿在北疆”活动带领志愿者参观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成为她融入北疆生活的指引。她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一同穿梭在乌拉特中旗的大街小巷,学着说巴盟话,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烟火气息。初次踏入牧区,她用生涩的蒙语向一位蒙古族老阿妈问候:“你好(塔塞恩拜奴)。”老阿妈和蔼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瞬间拉近了她们的距离。在那达慕大会上,牧民阿希达带她领略搏克赛的激情与力量,让她深深感受到蒙古族摔跤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她用真诚与热情,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在乌拉特中旗的日子,汗水与欢笑交织,曾经的迷茫化作笃定。这段旅程中,每一次磨砺都成为成长的注脚,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不负青春。与她同行的伙伴们,青春如拔节的青苗,未来将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芒。他们因卫国戍边的初心相聚,这初心如“火种”,点燃了使命感。未来,她将带着这份“火种”,继续践行志愿精神,为北疆的繁荣与边疆的稳定贡献力量。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段北疆岁月,必将成为她心底最珍贵的宝藏,随着时光流转,熠熠生辉,永不褪色。她的故事,是青春与奉献的赞歌,是北疆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End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计划项目办供稿


编辑:田   雪

责编:王铭浩、闻友龙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