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红雁助学,AI传万里~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享
最新动态
红雁助学,AI传万里~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享
2025-03-265


编者按
青年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中国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享”专栏将展示一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案例,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北京邮电大学“红雁助学”志愿服务项目


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的一支志愿服务团队来到贵州省长顺县,遇到了一个因心脏病无法上学的孩子。在那个孩子身上,大学生志愿者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病痛,还有那双渴望通过学习飞出大山的眼睛和一颗饱受病痛折磨的心灵。然而,在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万千学子看不到前方的路……


“教育不应被山海阻隔,AI可以成为那双托举梦想的手。”为了帮助这些孩子,红雁助学志愿服务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慧云平台,连接志愿者老师与乡村学生,提供个性化在线辅导,建立起了智慧型乡村教育新模式,承载北京邮电大学的“鸿雁”精神,“红雁助学”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通过“红雁助学”平台,远程的线下志愿服务得以转变为便捷的线上服务。每周,志愿者们通过“红雁助学”平台长期为中小学生提供在线助学服务。“第一次连线时,我的手都在抖。”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回忆,“但当屏幕那头传来‘老师,我听懂了!’,突然觉得一切值得。”“孩子们求知欲都很强,每次我讲解完毕,他们的反馈对我来说很重要,不论是继续问问题的,还是高兴礼貌答谢的,都在给我机会让我去改进。”



2023年,红雁助学志愿服务团队再次前往贵州长顺,与当地的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合作开展试点支教活动。学校捐赠了教学设备,并指导孩子们使用APP与大学生志愿者沟通,解决课后难题。同时,“红雁助学”平台也为孩子们带去了生动的AI科普课程。在北邮附中的“AI赋能未来”活动中,志愿者用动画演示无人驾驶原理,学生们争相提问“AI会取代人类吗?”。“当然不会!它是工具,而你们才是未来的主角”,志愿者笑着回答。 



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携手中央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6所高校,通过“红雁助学”智慧云平台,推出“1+N”数字教育组团帮扶项目,致力于构建全面的青少年素质教育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兴趣拓展相结合。中小学的学生们不仅能够系统学习课本知识,还将接触美术、体育等多元化课程,接受来自多所高校的专业知识,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红雁助学志愿服务团队积极联系北京中小学,并打造“北邮附中科技节”系列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北邮附中的孩子们答疑解惑,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带领孩子们感受科技的魅力与便利。“红雁”不仅在“输血”,也在“造血”,通过开展“红雁助学——《AI在大前》”系列人工智能实训课,让中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刻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与实用性。



五年来,随着项目逐渐壮大,红雁助学志愿服务队开始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广泛吸纳愿意为助学事业贡献时间和精力的高校大学生和优秀教师。现如今,“红雁助学”已培训2000余名优秀志愿者,远程辅导10万余次,平台上线64门特色课程,累计授课5000余次,举办了100余次大中小联动教育实践活动。目前,该项目已被推广到青海、山西、四川等7个省份的100多所中小学。在这些数据背后,是颇有温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的赤诚,更是守护远方一颗颗年轻的梦想的见证。越来越多的星光点点,正逐渐照亮一片片山海。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传授了知识,也帮助乡村学生探索AI的魅力,极大地解决了乡村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课后习题缺乏讲解等问题。青海学生扎西多杰在助学活动后立志:“以前觉得北京是课本里的地方,现在我也想去看看!”。长顺少年刘铭从数学不及格到获得省级竞赛奖,他说“是‘云’老师告诉我,努力会有答案”。一位患有白化病且自闭乡村小朋友也主动说:“感谢哥哥姐姐们的无私帮助,我将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他们的纯真与求知欲,也在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心中埋下了炽热的火种。




一位志愿者在《红雁之声》推送中写道:“教孩子们用代码画星星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梦。”另一位志愿者表示:“我意识到纵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些时代的浪潮所忽视的角落,仍有很多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相对落后。身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尽所能去帮助他们,正所谓‘因为淋过雨,所以想替别人撑把伞’”……


他们说,这是爱与成长的双向奔赴……


“红雁助学”见证了乡村孩子们从羞涩到自信、从懵懂到主动探索、勇敢追梦。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们也在教学中成长,从陌生到熟练,学会了担当和奉献,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未来,我们希望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拥有专属的‘AI导师’。”项目团队计划三年内将服务扩展至全国,并深化合作。正如他们的口号——“用AI赋能教育”,“红雁助学”坚信:每一次助学都能点燃一颗心,每一次连线都在缩短城乡的距离。 


教育是火种,科技是薪柴。“红雁助学”用AI为乡村学子点亮了无数盏灯,而这些灯火终将连成星河,照亮中国教育的未来。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言:“我们不仅是助学者,更是种梦人——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希望,静待它破土参天。”  





本专栏
长期面向各高校志愿服务团队
征集志愿服务项目案例
如果你们的志愿服务项目
有好的经验做法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案例模板

图片


填写完成后

可以发送到邮箱zgqnzyz@126.com

征集长期有效哦

欢迎给我们投稿!

图片图片图片



End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红雁助学志愿服务项目团队投稿

编辑:余梓杨(浙江科技大学)

校对:杨舒媛(中国海洋大学)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