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致敬“她”力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都有她们的身影~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最新动态
致敬“她”力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都有她们的身影~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2025-03-085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在青年志愿者中
有无数优秀的“她”
将个人投身于祖国需要处
从云岭山涧到西北大漠
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
无私奉献、勇敢追梦、尽展芳华
致敬不被定义的“她”力量



跨越20年的回响

种子长成了森林


“志愿者是传递希望的普通人”
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冯艾如是说
2003年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式启动
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
北京姑娘冯艾主动报名
来到位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的
战河中学支教

第一节课
冯艾就告诉孩子们
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会怎样改变一个人
她下定决心
一定要教给学生们更多知识
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当时当地经济条件差
冯艾四处为贫困学生寻找资助

她说
西部计划的价值
对志愿者是国情教育
让我们学会了脚踏实地
对地方而言
是观念的改变和人才的补给
不少志愿者留在当地
继续奋斗
千千万万
志愿者用心血和汗水播撒的种子
在祖国广袤的西部生根发芽”


如今20多年过去了
冯艾当年教过的学生
也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

她在支教日记里写下的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
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
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
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也是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
最真实的共鸣



“三次进疆”的选择

是胡杨与海浪的共鸣


“决定留在新疆以后
就想着怎么以自己所学
为当地基层治理和青少年
教育发展事业做些贡献
让美丽的喀什越变越好”
2017年
杨晓华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
报名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跨越5000多公里
从岭南到西北
誓要将青春热血
播撒在喀什这片热土

杨晓华来到喀什地区伽师县服务
针对当地寒假期间
农村儿童无人看管的问题
她参与组织返乡大学生
开展“红领巾”小课堂
累计服务2357名中小学生
“当孩子们听到志愿者们讲起
大学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时
眼里是有光的”

为促进粤新青少年交流
杨晓华牵头组织伽师县50名小学生
赴广东交流
孩子们第一次坐上飞机
看到大海
“来到新疆后发现
这里很需要年轻人
在参与‘红领巾’小课堂
青少年两地交流项目时
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2018年服务期满后
杨晓华回到母校读研
但对新疆的牵挂始终萦绕于心
读研期间
杨晓华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
再次进疆来到喀什开展活动

2022年
研究生毕业的第二年
杨晓华选择第三次进疆
成为喀什市和谐街道办事处公务员
基层党建、社区治理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组织技能培训
在街道工作的这几年
她将广东经验与新疆实际结合
干得风风火火

“在我之后陆续有小伙伴到新疆工作
一开始参加志愿服务
后来选择留疆工作
我们这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为新疆发展作出贡献”



听着闽宁协作故事长大
终于成为故事里的人

“我可以为你们讲解一次吗?”
2024年
从集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
福建姑娘陈丽倩
因为从小就听着闽宁协作的故事长大
在报名西部计划时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宁夏
跨越山海来到宁夏彭阳县博物馆
担任博物馆讲解工作
让千年历史在讲解中灵动起来

工作第一天
博物馆馆长就递来20页讲解资料
“我从小就腼腆
如何站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
但这不正是我需要锻炼的吗”
陈丽倩每天早早来到博物馆
对着空展厅一遍遍练习讲解
不到一周
她就背下了所有资料


一次练习时
陈丽倩鼓起勇气
主动提出为游客讲解
收获了大大的点赞
她也有了底气和信心
从十几人到近百人的团队
她已经讲解了30多场

最初
陈丽倩的父母还在为女儿担心
但看到她的变化
他们不由感慨
“她找到了一片
让她快速成长的热土”
不光是父母
陈丽倩也很欣喜自己的变化
“服务过程中的每一天
都充满机遇和挑战
我学习到了许多
也收获了很多
陈丽倩说
在宁夏
不仅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而且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让青春的汗水润泽基层热土
在黄土高原种出“致富密码”


动员群众在全村复耕撂荒地220亩
种植油料120亩
实现种植收入8.4万元
党社联建合作社
牵头种植订单辣椒260亩
吸纳村内富余劳动力
就近务工300余人次
人均增收超过1000元
……
这一连串数字
是服务于甘肃省清水县的
西部计划志愿者张婷婷
在基层“练兵场”交出的
青春答卷


还记得有一次父母来村里
探望自己工作
父亲调侃道
“我努力工作
把你从农村带到城市上学
长大没想到最后你又回到了农村”

在基层服务的经历
让张婷婷深刻意识到
“基层干部是站在服务群众最前沿的
把澄澈的青春滴洒在西部
让青春的汗水润泽
祖国最需要的土地”

服务期满
她选择继续扎根基层
成为清水县草川铺镇
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一名干部
继续为群众的美好生活
贡献自己的力量



跨越雪山
继续走前辈“未走完的路”

“我们每个人都是那首独一无二的诗”
西部计划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石静
分享了自己赴藏的初心使命
2021年即将大学毕业时
石静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
面临着很多不确定
“‘我们’这样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时代需要着什么样的‘我们’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
‘我们’要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石静以实际行动
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1年
石静主动申请到边境的洛扎县
不长的时间里
她走遍了洛扎县7个乡镇
多次到抵边搬迁村开展巡边活动
服务基础教育
服务“三农”
和基层医疗卫生
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而这正是石静这样的“我们”
想要触及的


黄文秀的事迹
也一直深深地激励着石静
“黄文秀一生都在践行
信念与初心、热血与青春、跋涉与牺牲
为了她所爱的村民付出生命
她也许并不失望
只是遗憾
遗憾从脱贫攻坚到
实现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
她还没有走完
……
前人没有走完的路
总要有‘我们’来走
参加西部计划
正是能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
紧密结合的一条路




向脚踏实地、闪闪发光的“她”
致敬

也祝每一位“她”昂扬向上、精彩绽放

节日快乐!


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正在火热招募中

欢迎广大有理想、敢担当

能吃苦、肯奋斗的

新时代好青年

踊跃报名

一起报效祖国,扎根基层,建功西部




3月1日起至5月上旬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菜单栏中的“我要报名”)或登录西部计划官方网站(http://xibu.youth.cn),在西部计划报名系统中进行注册报名。



End

来源: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共青团杂志”“志愿宁夏”“新疆共青团”“西藏共青团”等


编辑:陈玉珍(闽南科技学院)、刘婧棵(哈尔滨工业大学)

校对:袁银雪(山西大学)、陈雨歌(杭州师范大学)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