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探秘“雷锋街市”:如何让温情服务60年不断档~
最新动态
探秘“雷锋街市”:如何让温情服务60年不断档~
2025-03-074


在广西柳州,有一条特殊的“雷锋街市”,它只有两三百米长,既没有繁华的商业气息,也没有网红大咖云集,却在每年3月5日准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承载起一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

3月5日,柳州热闹非凡的“雷锋街市”。刘坤 摄


“大爷早上好!来理发啦!”“师傅,帮我看看这表怎么不走了……”3月5日一早,柳州市革新路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国铁南宁局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举办的“雷锋街市”如期开市,来自各行各业的400余名“雷锋”志愿者正忙着为市民提供修理电器、磨刀、理发、健康咨询等免费服务。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街市”也迎来连续“开市”的第60年。

3月5日,柳州热闹非凡的“雷锋街市”。戴佩芸 摄


人群中,一支由铁路退休职工组成的平均年龄约70岁的“银龄先锋”服务队格外引人注目——“30后”张志林磨刀摊前围满了人;“40后”刘光杰正拿着万用表检测电磁炉,“50后”付庆光靠一手“水磨”绝活拯救了无数濒临报废的剪刀,“表叔”黎建荣戴着放大镜聚精会神地修理老式机械表……

自1965年首届“雷锋街市”举办以来,已有3万余名志愿者免费为超过30万名市民提供服务,服务项目从最初的修单车、补脸盆、补衣服等几个项目,增加到如今涵盖电器维修、口腔健康、家庭消防安全等50多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的领域,有力传承了雷锋精神,形成了品牌效应。

柳州“雷锋街市”志愿者为市民进行小家电维修。黄凤娟 摄


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1965年初,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原铁道部柳州机车车辆厂)建成。自那时起,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每年3月组织青年职工在柳州市革新路主干道两旁开展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职工们利用职业专长为群众提供补凉鞋、补脸盆、修钟表、修单车、理发等便民服务,“雷锋街市”应运而生。

图片
青年职工在“雷锋街市”为居民修自行车

1997年,公司划归南宁铁路局(原柳州铁路局)管理,制定了为民服务活动经常化的制度和措施,使此项活动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随着铁路客车、铁道机车、铁道货车逐步形成规模生产,公司继续坚持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化、岗位化双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志愿服务活动定位于公司生产需要,根植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组织广大志愿者立足岗位,把生产突击、修旧利废、节能降耗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定期开展“一助一”帮困助残、学雷锋为民和岗位学雷锋服务活动。随着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年度参加学雷锋活动的志愿者人数最多达5000余人次,志愿者活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图片青年志愿者在“雷锋街市”为居民修家电

2012年,公司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党政关工团合力共为,先后成立“学雷锋活动室”“李建珍学雷锋服务队”“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吸纳了学校、医院、社区等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加入,服务队伍中不止有退休后还坚持义务服务的“老雷锋”,有身怀绝技的“硬雷锋”,有朝气蓬勃的00后“小雷锋”,还有跟着父母来的10后“小小雷锋”。服务项目也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修家电、电脑清灰、义诊等30多种,服务更加与时俱进,“街市”也变得越来越长,形成以公司青年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带动全民志愿的氛围。

图片青年志愿者在“学雷锋活动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18年公司制改革后,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精准化,着力打造集项目展示、组织交流、文化引领于一体的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

图片青年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排查电路

推动“一年一市”创新为“一月一市”,从“摆摊式”服务模式向“预约式”“点单式”服务拓展,做到服务精准、高效。重点关注低能、失能孤寡老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定制服务内容和项目,实现“雷锋”天天见、服务常常有。尽管时代不断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如今的“雷锋街市”已经由“一支队伍”拓展成“一座城”,成为柳州市乃至全国深入人心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在今年的“雷锋街市”上,86岁的张志林是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他的摊位前排满了街坊邻居,“老张”也忙得不亦乐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从那天起,张志林就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后来,厂里的职工决定定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一块纸板往厂门口一摆,包括张志林在内的十余名职工撸起袖子开始免费给街坊邻居和厂里职工补锅、理发、修单车。这一干,就干了六十年。张志林说:“虽然退休多年,但能像螺丝钉一样为大家服务,我很有获得感。”

柳州“雷锋街市”青年志愿者为路过的群众送上姜糖水。兰炳侣 摄


在老一辈的带动下,一代代铁路青年立足岗位、发挥特长,扎根“雷锋街市”发光发热。志愿者李杰是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空调车间的一名车辆电工,平时负责维修养护火车上的空调设备,常年和制冷、制热的机器打交道,是家电修理的一把好手。和其他志愿者原地“摆摊”不同,每年“雷锋街市”开市,李杰需要挨家挨户上门为市民检修空调。“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了被需要的价值,在奉献社会中提升自己。”李杰说出了“雷锋街市”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柳州“雷锋街市”志愿者在为市民理发。蒋少阗 摄

今年,“雷锋街市”也“上新”了不少节目。

“开市”前夕,国铁南宁局在柳铁文化宫举办“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故事分享会,通过时空对话AI雷锋、情景歌舞剧等多种形式带领当地企事业单位职工、在校学生等600多名观众回顾雷锋精神的传承历程,展现“雷锋街市”的发展轨迹,吸引更多力量弘扬雷锋精神。

“开市”当天,一曲由铁路民警改编的反诈版《说唱脸谱》引发围观,民警将常见“刷单返利连环计”“AI换脸”等诈骗套路编入京剧唱词,让群众在传统艺术中掌握反诈要领。在手工制作区,来自红岩路幼儿园、柳南区第三幼儿园、自立幼儿园的志愿者正在剪窗花、脸部彩绘、制作石膏画等,让市民眼前一亮。“我们已连续来了好几年,今天带老母亲来理发,老人家还能在这里学到反诈知识,这个很便民也非常实用!”市民罗阿姨说。

柳州“雷锋街市”志愿者在帮市民磨刀。戴佩芸 摄

当天,来自国铁南宁局、柳州铁路公安处、柳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柳州铁路运输法院、柳州市中医院等40个单位的400余名志愿者加入“雷锋街市”,服务6000余人次。“‘雷锋街市’没有门槛,它创造了一个人人可以参与、事事皆可服务的场景,这也是‘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生动诠释。”国铁南宁局团委副书记饶勇表示。

目前,国铁南宁局制定了《志愿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志愿服务招募、定岗、培训、经费管理、评价流程,健全工作机制,让志愿服务更科学精准,工作更规范高效。与时俱进更新服务内容,是“雷锋街市”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源泉。为了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近年来,铁路志愿者每个月固定时间在社区为居民服务,群众可将需要维修的物品拿到活动室,实现“雷锋”天天见。

“我们打破‘摆摊式’单一服务模式,印发爱心联系卡发到居民手里,并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双网’服务,形成供需精准对接服务机制。有需求的居民可线上下单,志愿者主动‘接单’,为其提供上门清洁、家电修理等志愿服务。”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韦欣欣说。

60年前,“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在铁轨延伸处播撒下善的种子。60年后,“雷锋街市”在岁月长河中扎根生长,于新时代绽放出勃勃生机。


End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宁铁生力军”


编辑: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投稿:zgqnzyz@126.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